大学生村官网 > 身边星光> 正文
张思:没人再讲我派不上用场
2011-11-25 12:00:00

  两年前,我内心充满欣喜,通过选聘考试来到汉台区望江乡草塘村当“村官”。在与农村、农民的融合过程中,我由青涩到成熟,由脆弱到坚强,由迷茫到坚定,收获了三点成长感悟:

  质疑声中不退缩

  我虽然生在农村,但进城求学多年,农村早已成为遥远的儿时记忆。重新认识农村、熟悉农村,成为我当村官后要补的“第一堂课”。

  刚到村的一段时间,村书记没有分配我任何工作。他说,“一个女孩子,扛米袋子扛不动,地又不会种,村里事务也不会处理,派不上啥用场!”倔强的我暗下决心,要用行动打动村干部们。

  我用了两周时间,对全村454户村民进行了逐户走访。换下的鞋子、裤子上满是泥泞,妈妈为此不止一次地问我:你上的什么班呀?怎么像个种地的农民?由于不熟悉农村生活环境,下村时被村民家的狗咬伤了腿。妈妈看见我被撕破的裤子,鲜血淋漓的伤口,眼泪大颗大颗地往下掉。我告诉自己,当村官是要坚守的,不管再苦再累。

  村干部们下村走访时我主动跟上,处理纠纷时我细心旁听。他们下地我也下地,慢慢地,他们开始给我布置一些工作,并就一些棘手的事务,征求我的意见和看法。功夫不负有心人,镇领导年终检查工作时,看了我为村里建的各项档案资料,工整规范,毫无差错,当即表态:其他各村都要学习草塘村的做法。紧接着,村企联建、组织知识竞赛、红歌大赛、联谊会等各项活动一个接一个的交给我策划组织。

  走进农村得“沉下身”,坚持自己的选择,不在质疑和压力下退缩,就能收获期待中的成功。

  小村官要有大想法

  每每走在乡间小路上,我的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焦虑。我们草塘村比较贫困,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村民为了几十块钱的青苗费都能大打出手,年轻人都涌向了城市,大片的土地闲置荒芜。

  几经思量,我向村书记谈了我的兴村构想:建议整合村庄南部连片土地,打造生态农业产业园区。这一构想让村书记赞叹不已,他说,没想到我一个女孩子会有这般长远见识。

  经村“两委”研究,开发产业园区由我具体负责项目申报及实施。2009年底,汉中市菜篮子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挂牌,我被推选为合作社经理。2010年5月,通过合作社,我们引进了北京农科育种中心特色玉米等7个品种。当年11月,联系区农业局、蔬菜站引导村民发展地膜洋芋30余亩。现代化生态产业园区初具规模。

  当村官要有自己的想法,相信只要一步一步引领村民往前走,草塘村的明天一定能破茧成蝶。

  融入群众讲理也得讲情

  到村2年来,我遇到过的最难解决的事件是高速公路征地矛盾。村干部们出于关心,没有让我参与相关问题的处理。但我觉得,自己既然是草塘村的一份子,就不能袖手旁观。于是,我一次次下村做群众工作。有暴怒的村民在我面前扔过杯子,说一些很难听的话,但我一点不害怕,越是有矛盾越要勇敢面对,积极帮助村民解决困难。

  有一对夫妻对征地政策不理解,我上门家访发现,这家人一贫如洗,年轻的大儿子卧病在床,缺钱停药,我就从自己钱包里拿出1000元,让夫妻俩先给儿子治病,再慢慢协调解决了他们家的一些实际困难。现在,这对夫妻每次看到我都很热情。村里第一条水泥路竣工,有村民跑到办公室送锦旗;下村走访村民,有村民突然拉我到一边,往我怀里塞自家晒制的柿饼;年长的爷爷奶奶还把我当孩子,非把平日里舍不得吃的糖果剥开让我含一颗……

  都说走进农村容易,融入农民很难。但我觉得,只要把农民放在心里,放下架子,摆正位子,沉下身子,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多办实事,进村入户“做亲戚”也不难,服务村民很快乐。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望江乡草塘村副书记张思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