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收稻时。这几天,江都市丁伙镇富桥村村委会副主任陈波天不亮就起床,为了禁烧秸秆的事,制作、张贴宣传标语,跑组入户动员群众,忙得不可开交。
今年8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的陈波,经过个人报名、学校推荐、组织审查、驻村实习、学校审查、面试、体检等7道环节的甄选后,“免试”当上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在驻村实习的15天时间里,他在村里住了3天,熟悉村情民意,还走进乡镇、农村、社区观摩,听往届大学生村官介绍经验体会,比较全面地了解基层情况,最终他决定留下。“扬州市培养大学生村官的力度大,选拔重用优秀村官机制公开、透明,感觉留在这里有奔头,也能为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陈波说。
像这样最终选择留在江苏担任村官的“985”高校毕业生,今年有462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占44%。
从去年开始,江苏率先在全国实施“985”高校大学生村官工程,取消笔试环节,改为驻村实习实践考察,把农村当考场,请群众当考官,考察学生的能力素质、到村任职志向。此前,省委组织部多次组织队伍深入北大、清华等重点高校宣讲,每年吸引500多所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前来江苏应聘。
“优化选聘方式,让更多的"985"工程高校毕业生进入村官队伍,是为了改善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来源,更重要的,是为基层培养、储备一批优秀人才。”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庄同保表示。2007年以来,江苏共选聘大学生村官2.4万名,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今年刚刚上任的大学生村官中,有三成来自“985”和“211”高校。
相较城镇而言,农村生活条件艰苦,面临情况纷繁复杂,与干部群众沟通交流不便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个个问题都是挑战。
2011年,周文杰大学毕业后来到淮安市淮阴区吴集镇新园村任职。小伙子想甩开膀子干一番事业。然而,当他准备与大户合伙发展西瓜种植、螃蟹养殖,需要搬迁村集体废地内的部分墓地时,遇到了群众的阻挠,搬迁一时停滞不前。一筹莫展中,他找到了牵手结对的导师刘元华。这位有着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老干部,带着他挨家挨户进行劝导,并动员自己亲戚率先搬迁,最后成功流转废地近400亩。在导师的帮助下,小周又流转土地300亩种植大棚蔬菜,创立了两个合作社,使整个农业高效园年收益达400万元。“关键时刻,刘老就像我的爷爷一样帮我踏出了创业第一步。后来,他又邀请水利专家指导蟹塘、大棚的给排水设计和建设。有了他的帮助,我越来越有信心了。”
这样幸运的大学生村官,不只他一个。去年以来,全省11568名离退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牵手结对,手把手地传授经验、帮助解决难题、解除思想疙瘩,成为村官们的良师益友。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副处长焦庆标说:“大学生到村任职,既有工作上的适应,又有心理上的调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安排科技人员、企业家、村干部担任导师帮带,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农村、融入农村、服务农村。”此外,村官们还走进华西村、蒋巷村向吴仁宝、常德盛学习;在宝岛台湾,千名大学生村官开阔了眼界思路,提升了发展现代农业本领。
坚持以用为本,主动给大学生村官压担子、交任务,使大学生“干事有平台、创业有舞台”,在实践中健康成长,是江苏育好大学生村官的又一特色。大学生村官到任后,不少地方安排他们兼任农业科技特派员、远程教育管理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农家书屋管理员、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员,参与村务管理、社会服务,在处理复杂问题中磨砺成长。
为了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江苏每年安排1000万元省级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引导资金,实施再担保融资,从资金、项目和技术上给予全方位扶持。2008年到宿迁市宿豫区仰化镇解闸村任职的郑国强,创业初期申请了10万元小额贷款,今年又获得6万元资助。今年以来,他创办的“国强电子”已实现销售收入8200万元。目前,全省有5200多名大学生村官成功创业,吸纳资金30.2亿元,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1.5万个。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广阔天地里锻炼成长,成为新农村建设一支强劲的生力军,同时也成为各行各业“争抢”的优秀人才资源。
在徐州市贾汪区被称为“创业能手”的大学生村官刘汉彭,2010年考进中国人寿贾汪支公司。短短一年后,他就开始全面负责团队运作。与他同年考入中国人寿的,还有150名大学生村官。目前,神华集团、中国电信等知名国有企业,已从江苏大学生村官中招聘了1000多名员工。今年,中国人寿、江苏电信、省农信社、省邮政公司等5个国有企业,拿出了630个岗位向大学生村官敞开大门。
有序流动,多元发展,成为江苏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鲜明亮点。通过制度设定、政策扶持,一大批村官通过考研、机关事业招聘或企业招聘等途径,找到了新的发展平台。更多的村官则选择了留在农村。据统计,全省2007-2009年选聘到村任职3年期满的7462名村官中,有五成继续留村任职,他们之中,732人当选为村“两委”正职,378人任乡科级干部,还有不少人走上了更高的发展平台,5人成长为县处级干部,1人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