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川区今年启动了“大学生村官代办制”,113名“村官代办员”每人每周至少走访群众3次,听民声、问民情、集民意,服务承诺代办。寒意渐浓的时节,记者来到大观镇金龙村委会,跟随大学生村官张杰体验一回“村官代办”。
晚上6点刚过,张杰匆匆扒拉了几口饭菜,就揣上民情日志本、数码相机,带着记者入户“代办业务”。临到门口,她又折回取了一条毛线围巾:“每次都要很长时间,现在晚上凉了,这个用得上!”张杰边解释,边帮记者扣紧了衣领上的第一个钮扣。
事情不大但大意不得
刚走到村口,张杰的手机就响了。她掏出来一看:“是金台村大学生村官韩光伟打过来的,肯定是商量低保核定上报的事。”
电话里,两人商量了好一会,又聊了聊各自代办核定低保的情况,不约而同地说了一句:“一点都不能大意哦。”
挂上电话,张杰告诉记者,韩光伟和她所在的村都属于土地集中流转区域,搬迁的村民对低保核定工作尤其关注:“虽然每年每人只有700多元低保金,但老百姓却看得很重。”
张杰边走边说,韩光伟就曾被一个姓余的村民挡在半路,说同村一户村民能吃低保,却不给他,他不服,扬言要去上访。韩光伟为此多次上门讲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把事情搞掂。“我们村也是如此。为了帮真正有需要的人办成低保,尤其是腿脚不便的老人、病人,我不知道上门跑了多少趟。”
因为处事公正,服务热情,就代办低保这件事,村民没一个对张杰不满意的。“我们代办的事多数都不大,但对群众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拐上通往村民二组的小路,张杰掏出了围巾戴上,然后扭头对记者说:“还要有耐心,真当自家事来办,老百姓才信你。”
忽悠群众是要“吃处分”的
天色已经黑透了,我们走进二组村民刘建明家。刘建明老人是村里的第一批拆迁户,搬进了上级部门统一规划、建造的巴渝新民居,但前不久持续降雨,新房的顶楼出现了大面积渗漏。老人觉得房子质量不过关,多次嚷嚷要给村干部好看。“我前两天去过一次,没带相机。”张杰拿出相机:“这次收全了材料,就正式打报告上去。”
老人的家离村公共服务中心不远,灰瓦白墙的外观看上去簇新漂亮。但一走进西侧的房间,就能清楚地发现,墙壁顶部不断有水渍渗漏,墙皮也剥落了不少。
“你看嘛,妹儿。”戴着紫色绒线帽的老人身材矮小,嗓门却不小:“漏雨恁个凶,根本住不了人喽!”
张杰仔细观察了漏雨的情形,拍了照片,又跑到顶层过道上查看排水管的安装情况,然后用一口流利的南川话安慰刘老太:“没得事,婆婆。”
回到一楼院坝,张杰和她坐下来具体商量怎么修缮,并在日志本上当场画出了草图。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张杰抬头再看看周围民居,猛地想起什么:“婆婆,你知道哪几家房子和你是同一拨施工队修的?”老人摇摇头,张杰赶紧在本子上补充记录:“得让镇里一起排查修缮,预防其他房子也出现渗漏问题。”
合上本子,我们告辞。老人明显气消了很多,热情地留我们吃饭。
“不吃了,婆婆。”张杰笑着婉拒:“下回来再吃你做的麻花。我还赶着回去给镇里写汇报,尽快安排修房子!”
出了刘家的门,一直没开过口的记者好奇地问了一句:“刘家这事,你一个小村官根本管不了。是不是单纯说说、安慰人的?”
张杰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是!汇报材料我今晚就得加班写好,而且还由我跟踪办结到位,不然是要吃处分的!”并介绍说,他们有一整套民情反馈机制,通过写文字材料、电话、QQ群、论坛、村官微博等汇报,所有区领导的个人电子邮箱都向他们公开。收集到的群众诉求3个工作日内必须报送相关部门。相关部门10个工作日内回复,限时跟踪处理到位。”而且,每年都要考核,干得好的有奖励。干得不好的,考核时会被打成“不合格”。
帮老板跑腿也是创业
抬起胳膊看了下表,在刘家大约呆了半小时。张杰拉着记者,慢慢沿着刘家门口的人行便道朝前走。10多分钟后,右前方出现了几点白色灯光。
“到了,小心这边有个斜坡。”张杰显然很熟悉地形。一个敦厚的小伙子笑着从屋里迎出来。见到记者,他自我做起了介绍:姜国强,来金龙村投资的。“搞了什么项目?”“租了100多亩地,办了一个腾春蔬菜合作社。”
“西兰花最近长得还好吧?”张杰掏出本子:“还需要哪些技术书籍和信息?我要为村里的农家书屋进城选些新书,正好一起买。”
“那就带几本西兰花管理的吧。老麻烦你!”姜国强不好意思地搔搔头,嘿嘿笑起来:“还有,上次你推荐的那个农信通信息平台就挺好,常给我们发技术信息呢。”
“那其他还有什么要帮忙的?”
“就是缺钱呗,天天勒紧腰带。”姜国强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张杰扑哧一笑说:“我想想……对了,团委在搞青年创业活动,可以提供几万到十几万元不等的小额贷款。我明天就去帮你申请。”老练的语气,完全不像22岁的实际年龄。
从姜国强的蔬菜合作社办公室出来,我们摸黑赶往第三站。“这家老板更厉害,几千块本钱硬是整出了一个1700多平方米的农家乐。”张杰佩服地说:“我们最近帮他申报上了全市星级农家乐。这次来看看他还需要什么?”
农家乐老板周玉书见我们到来,热情得不得了,忙着倒茶、拿瓜子。张杰笑着报喜:“周叔叔,你评上星级农家乐了,过两天到镇里领奖金和大奖牌。到时候,我还帮你挂牌子!”
“还不多亏你们。”周老板张开嘴呵呵笑。
“还有啥需要我们办没?”
“嗯……”周玉书摸摸下巴:“今年搞的农家乐技能培训很好,希望能有更多机会!”
张杰连忙刷刷记到本子上:“我回去和市农办联系,一有消息就通知你。”
“从找项目开始,她就一对一来帮扶我。代办手续、解决技术难题、找销路,什么难题只要找她,都能解决。”冯强伟感慨地说,“要不是有她这位‘高人’相助,创业哪有这么顺利哟!”
“我这不算啥。全区113名大学生村官少的一户,多的几户,成功带动168名农村青年当上了老板。有些同事不光能代办创业,还能代办就业。”张杰说,金华村村官李倩颖就是当地有名的“劳务代办员”,为64位村民找到了工作。
9点一刻,我们踏上返程。
“每周至少3次,累不累?”听了记者的话,张杰很认真地想了想:“累。但是很踏实。代办员什么情况都会遇到,我们必须了解各方面情况,多动脑子、出点子。每替老百姓解决一个问题,自己就成熟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