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身边星光> 正文
叶松被:菜地里播下智慧的种子
2012-04-27 12:00:00

  2008年8月,叶松被选聘到安徽省蒙城县庄周办事处王桥村任村主任助理,现任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庄周办事处副主任。当年叶松背着行囊来到王桥村就任时,心里还犹豫着要不要转身走人。是村民的淳朴热情打动了他,他决定留下来踏踏实实做些事,带领村民尽快走上致富路。

  引进特色品种

  王桥村是传统的蔬菜种植村,但村民并没有因种植蔬菜而富裕起来。叶松到村任职后,主动上门与菜农攀谈,了解蔬菜种植、销售情况。他发现蔬菜品种单一、种植方法落后、技术投入少是影响村民增收的主要因素。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技术含量,打造优质品牌。叶松积极组织种植户到先进蔬菜种植基地参观学习,让村民开阔视野、转变思路。在他的倡导下,王桥村引进了西兰花、黄心菜、礼品黄瓜、麒麟西瓜、五彩甘薯等特色作物。

  “感谢叶书记教我们种五彩甘薯,我种了30亩,每亩纯收入起码在2200元以上。”村民李森说。村民翟军种植的15亩西兰花当年也卖上了好价钱,原来种大白菜的农户改种黄心菜后收入也大幅提高。麒麟西瓜一炮打响,当年就占领了本地市场。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业,王桥村村民每户增收20%以上。

  在引进新品种的同时,品牌战略也初见成效,王桥西瓜、五彩甘薯走进县城各家超市,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叶松正在积极为王桥村特色农产品注册商标。

  扩大种植规模

  解决了蔬菜品种落后的问题,但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弊端却凸显出来:一是不成规模,产量少,对客商的吸引力不足;二是地块分散,管理和收购不方便;三是没有形成合力,价格容易受到打压。叶松意识到,只有引导村民连片种植,形成蔬菜种植规模化,才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叶松的想法虽然在村“两委”会议上获得了一致认可,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遭遇了阻力,部分村民不理解、不支持:“我们自己的地,想种啥就种啥,你能管得着吗?”叶松对此毫不介意,“群众想不通,不理解,说明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位。”他亲自登门,三番五次做工作,终于赢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土地流转,王桥村实现了3000亩连片种植,蔬菜种植、管理、销售和效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800元。

  实现合作经营

  为了将种植户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合作社规模作用,必须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叶松的积极努力下,2010年上半年,王桥村成立了田园蔬菜等4个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后,叶松发挥懂网络的优势,先后建成南京、杭州、合肥等大中城市蔬菜批发网络销售平台,按市场需求实行订单种植,王桥村蔬菜从此有了网络销售直通车。现在,王桥村的品牌蔬菜已远销近十个省市,从根本上解决了产品滞销的问题。

  通过发展特色种植,王桥村村民走上了致富路,叶松也先后获得“毫州市十佳大学生村官”、“毫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优秀大学生村官标兵”等荣誉称号。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詹国庆王曙生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