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身边星光> 正文
陈邵霏:只为看见村民最美的笑颜
2012-05-18 12:00:00

图为陈邵霏5月4日在北京出席纪念共青团成立九十周年大会后接受记者采访。 本报资料照片

  5月15日,记者走进安徽省当涂县太白镇鑫龙村。不巧的是,陈邵霏出差不在家。陈邵霏,安徽省当涂县太白镇鑫龙村党总支书记、“马鞍山最年轻女村书记”。一直到离开鑫龙村,记者都没遇上这位已经任职3年多的大学生村官。然而,从村民的口中,一个完整的村官形象,却活生生地出现在记者眼前。

  听说记者来采访陈邵霏,腰椎粉碎性骨折的涂山组村民陈荣发老人拄着双拐,大嗓门嚷着领记者去看看陈邵霏到村后留下的第一份“墨宝”:“不看看这,就不知道当初的陈邵霏。”

  在一个废弃的破旧猪圈前,“生男生女都一样”7个歪歪扭扭、用石灰刷的字呈现在记者眼前。“这么丑的字,是陈邵霏的?”

  陈荣发笑了:“她刚来那会连标语都刷不好哩!”老村书记张可堂对此进行了证实,“这件事我们印象都很深,这是2008年8月,她刚到村我第一次给她派的活。”

  不光是标语刷不好,村民们你一言我一句地向记者讲述了陈邵霏很多尴尬的“第一次”。

  “不过,她的成长我们看在眼里。”与陈邵霏共事3年多的现任村委会主任张建华说。起初,陈邵霏融入不了村里,张建华给她提了一个建议:从走访村民、了解村情开始。没想到,她竟随身带个小板凳,没事就坐到村民家里聊天,风雨无阻。由于去得太勤,有不少村民误认为她是哪家新娶的外地小媳妇。

  “在农村,只有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让群众感觉到彼此一条心。”老村书记张可堂说,慢慢地,村干部们把留守儿童家教、农村就业信息传达等一些工作分给她做。通过这一件件小事的完成,陈邵霏逐渐融入村里。

  记者在鑫龙村南门小广场北侧,见到了一家不到20平米的小超市,买东西的村民络绎不绝。忙得满头是汗的老板王书庆告诉记者:“没有陈书记,就没有这个超市!”

  谈起这,王书庆至今感慨不已:在外打工多年,想返乡创点事业。为接工程买了一辆20多万元的工程车被偷了,欠了很多债;想办个小超市,兜里只剩几千元,进货都进不起。陈邵霏听说后主动找到他,“说为我申请团委创业无息贷款。当时我一点都不信,但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试试看!”但是,难题一个接一个,“我只有初中文化,申报材料都不会写。”于是,复印资料、填申报材料、一趟一趟跑团委……陈邵霏一个人全包了。很快,10万元无息贷款到手,解了王书庆的燃眉之急。说到这,王老板激动地说,“我和她只是泛泛之交,她把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事后,我几次提出请她吃顿饭,她坚决不同意,还说村里谁的吃请她都不参加的。我硬塞给她一瓶矿泉水,说不喝伤感情。这把她惹笑了,郑重地说,这水她喝!”

  在太白果林合作社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角落里堆放着一些水果包装盒。“咦,这不是陈邵霏吗?怎么上包装盒了?”“这是我们的美女村官,这旁边是我,我俩双手托着一颗大黄桃。”合作社老板刘会才指着包装盒上的图片,绘声绘色地讲道:“这小姑娘蛮厉害的。她通过村远教系统给我推荐新技术,帮我引种新品种黄桃,还免费当我的产品形象大使。桃子熟了不好销,她出主意给黄桃穿上‘漂亮衣服’再卖。翻报纸、上网找,跑遍全县所有的包装盒印刷厂。原来散卖4元一斤都很难出手,包装后20元3斤,每亩多赚了4000多元。有村民嫉妒地说,你老刘会做生意呀!”刘会才对陈邵霏赞不绝口。

  合作社办公室和村保洁公司老板、80后村民刘莉莉的家紧挨着,一幅巨大的婚纱照挂在厅堂正中,十分显眼。这个照片上身披婚纱的小姑娘娓娓道来自己的“创业之路”:2010年,她萌发了办一家保洁公司的想法,找陈邵霏咨询,邵霏经过详细调研认为,服务行业有前途,于是帮她跑贷款、办证件、招人手。短短一年多,公司就拥有各式清扫车7辆,承包了太白镇所有村、社区的日常卫生,日均处理垃圾5吨多。

  同为80后,两人接触次数越多,刘莉莉觉得与陈邵霏的差距越大,“她老跟我说,她不仅是为我的创业梦想在努力,更是为我们村失地农民的就业梦在努力!光她介绍进公司的失地村民就有十来个!”在她的影响下,保洁公司优先招聘失地村民,帮助鑫龙村200多位村民就业。

  果农、老板、普通村民、贫困户……在鑫龙村,很多人都被陈邵霏深深感动着。其中,最受感动的是一些孤寡老人。“我经常拄拐走一个多小时,到村部来看她。就因为她暖心!

  每次远远看到我来了,她都从二楼飞奔下来,把我细心搀上楼,倒上水,工作再忙都一样!”残疾户陈荣发拉着记者的手,非要说说陈邵霏的好。

  五保老人张世煌一边说,一边不停擦拭着眼角浑浊的泪。从老人口音很重的当涂土话中,记者连猜带比划才明白他的意思:老人常去村部,每次都要拿走大量的报纸,却从不看日期。纳闷的小陈有一次就问他,才知是他的房屋年久失修漏雨,报纸是糊墙用的。今年元月的一天夜里,下起了鹅毛大雪,小陈顶着风雪赶到老人家,拿起扫帚清扫屋顶上的雪直至深夜,外套湿透,冻得双手通红。随后,她又积极筹资将老人的房屋整修一新。老人对记者说:“我要有这么个孙女该多好!”

  这两年,村里谁家有困难了,细心的陈邵霏总会第一时间出现。留守老人李奶奶生病了,她陪着去看病、打点滴,医药费、买补品都是自掏腰包;起早贪黑帮留守妇女拔毛豆,手上磨得全是血泡;为患心脏病的小孩争取爱心助医行动基金;开设留守儿童周末课堂……

  人的精力是个常数,顾此总会失彼。这两年,来找陈邵霏的村民越来越多,她留给自己的时间却越来越少。

  在鑫龙村部二楼最东头,是陈邵霏的办公室。凌乱的办公桌上,彰显主人特色的是随意歪倒的一瓶润肤水、一瓶防晒霜,瓶盖上积了一层淡淡的灰,看样子好久没打开过了。房间北侧还隔出了一间卧室。映入眼帘的,除了一张床,就是布满泥巴的两双鞋。“霏姐忙得经常回不了家,刚开始老住村民家,很不方便,后来干脆就在办公室长住了!”去年到村的大学生村官胡安琪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陈邵霏从小跟着妈妈长大,母女间感情很深。工作忙没办法回家,为了让妈妈安心,一个人加班的她打电话善意地“撒谎”:“妈,有小胡陪着呢,您放心!”其实,胡安琪知道,霏姐比谁都想家,想妈妈。实在想得不行了,霏姐就走上一段,到村口205国道旁,看一看路过村口的“县城-马鞍山”班车,看一会就偷偷哭一会。

  为了村里,陈邵霏把花裙子、高跟鞋、化妆盒都收进了柜子,总说没有时间收拾自己。去年,省里给她拍宣传片,女记者见了她的模样大吃一惊:“我给你修修眉吧,你看你弄得,比村里的女人还土!”

  2011年7月,陈邵霏考上了乡镇公务员。她妈妈很兴奋:“这丫头在农村太苦了!”然而,不久后的村党总支换届选举,陈邵霏被全票推举为村书记。镇党委负责人找她谈话:“到机关当公务员还是村书记,你自己选!”陈邵霏不加思索地回答:“我干书记!老书记和主任刚退下来,群众这会最需要我!”在场的镇组织委员陈兆至今记忆犹新:陈邵霏出了镇政府大门,眼泪就流下来了,一路走,一路哭,到了村头抹干眼泪,“她说,当书记就要有书记的样子!”

  在一些熟悉的大婶印象里,陈邵霏私下就是一个很爱笑、爱哭、爱撒娇的女孩子,但自从当上书记后,她沉默、沉稳了许多,也不怎么在人前哭了。鑫龙村是个拆迁安置的居民区,矛盾多,当书记压力很大。遇到不讲理的村民,尽管心里委屈,但她总是笑脸相迎,“不能让大伙觉得我无能。”去年冬天,想狠了女儿的妈妈坐车来看她,她当时抱着妈妈痛哭,哭完她嗔怪说:“下次别来了,群众会觉得我娇气,不好开展工作。”

  你用真情拥抱大海,大海会同样回以真情。采访中,几乎每个人都在说“被陈邵霏感动”,忽然让记者有一种给陈邵霏打个电话的冲动。拨通了,记者问她:“你觉得这种日子苦不苦?值得吗?”

  “很苦,也累,压力山大!”她说,“真正被感动的是我,我是在感动着群众的感动!”电话那头的声音语速很慢:“先听我讲几个鑫龙村的故事吧!我的鞋脏了,是村里的大妈们帮我洗;见我的脚被冻伤了,一位大妈熬夜给我缝了一双棉鞋;有一回下大雨,村民脱下斗笠和雨披给我,宁愿自己淋着;73岁的老党员陈明启,放着每个月1000多元的活不干,二居室的敞亮房子不住,非拿600元、住进村部狭小的楼梯间给村部看门,还认我是他的大孙女,说要好好守着我,保护我;有一次大雪封路,一位村民把自己的被褥借给我盖,自己就着军大衣睡了一夜;由于忙村里的事,顾不上谈恋爱,村民张小冬说,‘你的事,全村人都操着心呢’。上周到北京开会,村里有老人担心我就此离开村里,天天打电话问我啥时回去,说我不在身边,大伙总不踏实!你说值不值得?”

  挂断电话,走在村里,一栋栋漂亮的安置楼前,村文化广场上都挤满了欢快跳舞、散步的村民,记者仿佛看到了鑫龙村在陈邵霏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春天里。

  记者手记:要了解一个人的事,不难;要了解一个人的心,不易。采访前记者在反复思索:一个25岁的年轻姑娘,身上没有太多耀眼的光环,在村里也没做多少轰轰烈烈的事,却深受村民爱戴,这感动人心的力量从何而来?采访结束后,记者恍然大悟:只为看见村民们对她绽放最美的笑颜。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张玉芳 聂伟 蒋凯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