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是陕西省五陵塬上一位年轻的女大学生村官,2008年选聘到咸阳市渭城区任正阳办兴隆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四年的基层生活,让她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处理农村事务的行家里手,从一个外乡人变成了一个地道的“村里人”。
与172户村民面对面交流
2008年9月,李娜到村工作后,为了尽快吃透村情,熟悉工作,她给自己下了“硬任务”:用20天时间“串门子”,通过与全村172户村民面对面交流,她收集到了村民反映的热难点问题7大类43条;用30天时间“进棚子”,走遍了全村146个蔬菜大棚,走访了大棚从业人员2200人次,初步摸透了群众的所思所盼,也为自己开展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兴隆村是全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如何使村子的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成了李娜平常思考最多的问题,也是她任职以来付出心血最多的工作。2009年,她积极配合村委会,引导村民壮大主导产业,组织全村投工投劳1万人次,新建大棚100个,铺设大棚辅助道路1.2万米。同时,她还联系了区农牧局,在全村积极实施“一池三改”,建沼气池162口,占总户数的94%;结合生态家园建设,将兴隆村大棚菜建设引入以“棚-菜-猪-沼”为基本模式的高效生态农业,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使兴隆村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发展轨道。
2010年11月,为减轻菜农负担,她先后多次和正阳办、区农机局进行沟通,为村民购置了40余台大棚菜卷帘机,从争取资金到机械安装,两个多月的时间,她整天泡在棚区,双脚冻得红肿也顾不上休息,等所有的机子都装完了,她才感觉到脚疼得下不了地。经过医生诊断,她已经患上了风湿,医生叮嘱她好好休息,可不到两天她就坐不住了,对医生说:“我们村还有好多事等我去处理呢。”医生的劝说无效,只好给她开点药,让她回“家”。
帮4个孩子戒掉网瘾
从到兴隆村第一天起,李娜就住在村党员活动室,这里也就成了她的“家”。几年来,她始终坚持以村为家,理所当然地和村民成了“一家人”。
李娜时刻不忘对村民的关心和帮助。在第一次入户走访时,当她得知村民杨永利患糖尿病20余年,妻子7年前离家出走,留下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及年过七旬的老母亲,生活举步维艰时,就及时反映给了办事处,并一手为他们申报、办理民政救助,为他们一家办了养老保险。村民陈根虎母子两人均有残疾,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她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多次和民政部门协调,为陈根虎母子申请低保,使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
在村上,她还积极倡导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2010年11月份,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她先后组织兴隆村48名65岁以上老人到卫生院体检,对子女不在身边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她亲自陪老人前往,挨个搀扶老人上车下车。老人们感动地说:“李书记是个好干部,更像个好闺女,碰上这样的好娃娃,真是我们的福份呀!”
李娜非常关心村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经常帮助留守儿童补习文化课,成了随叫随到的免费家教。一旦发现经常出入网吧的孩子,她就主动为孩子们做思想工作,并和他们的父母取得联系。在她的努力下,4个孩子成功戒掉了网瘾,他们远在深圳、上海打工的父母得知后欣喜不已。
教百余农民学会电脑
在村里,李娜担任了多重角色:一是播放员。每周她都会组织全村党员群众收看远程教育节目,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优秀党员先进事迹、农业科技知识等。2011年,兴隆村被评为省级远程教育示范点。二是培训员。利用空闲时间办起电脑培训班,对村民进行电脑培训,现在兴隆村能简单操作电脑的村民就有100多人。三是记录员。参加村两委会议,整理会议记录,对各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归档,使村里的工作逐渐规范化。四是宣传员。利用村务公开栏、村村响广播等,给群众宣讲计生、医保、社保等与他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五是管理员。进一步完善阅览室制度,制作了借阅登记表格,严格农家书屋管理。现在,兴隆村农家书屋共有1500余册图书,极大地满足了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如今在兴隆村,常挂在群众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李娜这娃乖得很,好得很,她既是我们的好干部、又是大家的好闺女”,也正是这句质朴的话,坚定了她扎身基层,服务农村的信念。方小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