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一个收获的季节。当记者来到盱眙县马坝镇塘坝村时,放眼望去,金黄色的稻穗在田野里翻滚,勤劳的人们在田间忙碌。不远处,一个穿着朴实、笑容憨厚的大男孩映入眼帘——他,就是盱眙县马坝镇塘坝村大学生村官龚成。
初次下村:竟被当成“骗子”
2008年从学校毕业后,龚成来到盱眙县马坝镇塘坝村做起了主任助理。塘坝村东距马坝镇六公里,西离县城十几公里,是个偏僻的小村庄。初到塘坝,为了解决村里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龚成拿着镇工业园区招工宣传单到村里散发。由于刚出校门,长得白白净净还戴着一副眼镜,他竟被村里一群年轻的妇女当成了“骗子”。当时,一位在旁边洗苹果的老大娘,把苹果散发给周边的人吃,唯独没有给龚成吃,回忆起这场景,他感觉既委屈又无奈。
临近中午,村主任到村里找他去吃饭,这时龚成还在给村民解释招工上的细节问题,见是村民有意刁难龚成,村长急忙解释,“这是村里新来的大学生村官,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致富的!”话音刚落,村民们也回过神来,刚才的老大娘连忙挑了好几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洗了两遍,热情地送到龚成手里,其他人也热情地邀请龚成去家里吃饭。就这样,龚成和村里的村民算是正式认识了。
艰辛创业:借钱借地当老板
刚到村里工作时,龚成发现,村里留守妇女和老年人比较多,做完家务活他们就无事可干。看到这种现象,龚成打定主意,在村里发展一、二、三产业来带动富余劳动力就业,带领村民致富。
龚成首先选择了自主创业,他最初选择种植的蔬菜品种是成本较低的韭菜,没想到菜种出苗长到两三寸高,就开始发黄、枯萎,逐渐死去。龚成分析了原因,又补种第二次,可还是一样,长不多高就死掉了。几万元的投入,没有一分钱产出,痛定思痛,他决心认真查找失败的原因。正巧,此时县蔬菜办请了一位博士来讲课,博士检查了龚成带去的韭菜和土壤样本后说,因上一茬种的是小麦,施用了过量的除草剂,韭菜能出苗,但韭菜根一扎到深处,就被除草剂杀死了。
按照指点,龚成将土壤耕翻暴晒,然后第三次撒下韭菜种。2009年年底,他终于收获了第一批6000斤韭菜。由于他的韭菜全程使用有机肥,尽量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所以别人的韭菜卖2.5元一斤,龚成的韭菜却可以卖到3元多一斤,金菜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也因此出了名。
科技创新:西瓜也能“飞上天”
双色冰淇淋西瓜因水多脆甜成为盱眙的特色农产品,市场零售价格是普通西瓜的2-3倍,而且供不应求。可这种西瓜不能重茬种植,这让本地的瓜农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龚成通过上网查资料搜信息、找专家论证等多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009年初,龚成想尝试吊蔓栽培,让西瓜从传统的铺地生长转向空中立体生长,增加种植密度,节约土地。一听说西瓜要架起来长,工人不理解,纷纷以各种借口不愿来上工,怕龚成失败付不出工钱;村民不理解,既惊讶又好奇,有的甚至不留情面地笑话说,“只听说飞机上天,你想让西瓜飞哪儿去啊?”
就这样,承受着各种压力和猜测,龚成带着剩下的唯一一名工人引进第二代双色冰淇淋西瓜并以吊蔓的形式种植。普通铺地种植的西瓜每亩可栽植500-600株,利用吊蔓种植每亩可栽植1200-1400株。因引进的是新品种且吊蔓种植,瓜蔓受光均匀,通风透气。西瓜成熟后,果实圆润,糖分积累分部比普通双色冰淇淋西瓜更均匀,口感更好,商品性非常高。
短短三年时间, 从“哎”、“那个谁”,龚成的称谓渐渐多了——“小龚”、“龚助理”、“龚技术员”、 “龚会长”、“龚书记”;从第一次连续五顿吃泡面、第一次被村里人真情邀请、第一次成了村里大多数人眼里的香饽饽,到第一次被全村人关怀照顾问寒问暖,龚成的人生经历增添了许多美好回忆和亮点。他坚信,“真心热爱农村、真诚服务农村”的这种信念将带领大学生村官们在农村的大舞台上挥洒激情和迎接挑战,让他们在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中有增添光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