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四川省秀水镇四名乡镇干部在油菜花田“翩翩起舞”时,谁也没想到这段视频会引发蝴蝶效应,不仅为当地文旅发展注入流量活水,更在社交媒体引发现象级传播,还吸引了多地干部加入“田野秀”赛道。镜头中,他们或许舞姿滑稽、动作僵硬,但自信认真、毫不扭捏。评论区满屏跃动的“小红心”证明:真正打动网友的并非专业技巧,而是干部们豁出去的真诚劲,是他们为家乡代言全力以赴的样子。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里,乡村干部的形象往往与田间地头、政策落实紧密相连,他们行事稳重、形象严肃。而如今,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这些基层干部主动突破传统工作模式的边界,以宣传员身份站到镜头前。这种角色转变,本质上是基层治理思维从“管理”向“服务”的升级,基层干部们不再仅仅满足于“上传下达”,而是躬身入局,成为乡村发展的代言人和实践者。
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已达3.13亿人。数字时代,乡村干部们主动触网,既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路径。当传统行政范式与互联网传播规律碰撞,当严肃的基层治理与轻松的短视频形式交融,看似简单的“舞”力全开,实则折射出乡村振兴进程中更深层次的治理变革。
热潮之下,更需保持清醒认知。当“花海+干部出镜”成为热门模板,内容同质化的短视频正在透支网友们的新鲜感。比“出圈”更迫切的,是思考流量狂欢后的真问题。正如部分网友质疑的:“跳舞能带来多少真金白银?”“热度褪去后怎么办?”这些疑问直指乡村振兴中更具现实意义的探索——“指尖热度”如何长出“脚下根基”?
答案或许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探索:首先,挖掘特色,提高文化辨识度。创新宣传方式值得鼓励,但不能仅停留在表面模仿;各地乡村干部应深入挖掘自身文化特色,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宣传亮点。其次,练好“内功”,提高服务颗粒度。这包括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丰富乡村文旅产品供给,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以热情、专业的服务赢得游客口碑等。再者,还需完善乡村产业链条,建立可持续的创新机制,提高产业融合度。唯有让“云端流量”与“地上动能”形成闭环,才能让乡村文旅真正“火”起来、“活”下去。
纵观此次基层干部们的“舞”力全开,其意义早已超越文旅推介本身。它展现了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基层干部勇于突破固有角色、积极创新治理模式的担当。这是基层干部在新时代主动求变、积极作为的生动注脚。我们期待更多基层治理者在守正创新中,既勇于“破圈”探索,又善于“稳圈”深耕,让每一份为家乡代言的热情,都能转化为惠及乡梓的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