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基层在“过程中”迷了路
2022-08-11 18:04: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曹莉 关梅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坚持“结果主义”,突出“过程导向”,以过程的规范管理推进目标的精准落地,本是推进工作的有效方法手段。然而,有的地方“唯结果”“唯过程”的天平失了衡,“唯过程”重磅加压:早请示、晚汇报,迎检材料花里胡哨,省督查、市督查、县督查、查查来袭,周通报、月通报、季通报、报报相通……

  “唯过程主义”把基层干部带入了“过程中”的死胡同,大家疲于应付、不堪重负,也促使形式主义的虚风渐长。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时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要力戒“唯过程”的形式主义,就必须端正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把“过程中”的砝码“少一点”,给基层空间“多一点”,莫让基层在“过程中”迷了路。

  在“过程中”讲求实事求是,忌天马行空,给基层多一点空间。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党性强不强问题。因此,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才能自觉走出“过程论”与“结果论”的思维误区。上级安排部署工作,不可能对不同地区、个体差异等都通盘考虑到位,大多是方向性、原则性的宏观把控。在这种背景下,就不能想当然地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天花板目标,也不能搞齐步走、一刀切式的规定动作。也不要以频繁的会议调度、督查通报、实地调研挤压了基层抓研究抓落实的时间。要多给基层一些空间,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迎接检查、陪同调研等繁琐无谓的事务中抽身出来,才能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特别是一些攻坚克难的任务,要给基层留足空间,要尊重基层首创,只有基层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把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内在联系搞准摸实,才能有针对性制定出利于工作推进的措施和方法,从而实现过程到结果的终极目标。

  在“过程中”讲求循序渐进,忌拔苗助长,给基层多一点时间。

  《塔木德》中有一句流传甚广的格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论干什么都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工作干得不好,从小处看,是工作方法不对路;从大处讲,是没有按规律办事。基层工作直面群众,是党的方针政策落地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有的工作牵扯面广、纷杂繁琐,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显著特点。为此,要给基层多一点时间,让基层工作多一分深思熟虑的“预先谋划”,少一点瞎马临池的“马上就干”。只有让基层做足前期的“功课”,在摸清实情,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制定正确的设想、意见、方针、措施,才能用谋篇布局的“最先一米”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过程中”讲求问责有度,忌指鹿为马,给基层多一点余地。“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追责是解决为官不为、办事拖沓、懒工怠政等庸懒散浮拖的一剂“良方”,这毋容置疑。但动不动就把问责挂在嘴上,“一错就问责、一问责就动纪”,把问责当成督促工作落实的“万能药方”,这种简单粗暴、欠缺精准的过多过滥问责,会削弱问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会打击干部担当主动性和干事积极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把锤,下面一个钉。基层是政策落实、工作推进的最后一站,也是承受着诸多压力的压舱石。基层工作不容易、基层干部也不易,这绝不是借口和托词。因此,要对基层干部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对干部的失误错误深入客观地分析认定,要既查清责任事实,合理区分责任追究的界限,又分清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区别不同情况。并用好容错纠错机制,留好余地,营好氛围,为改革者护航,为担当者担当,为基层干部创业干事“撑腰鼓劲”。

  (作者: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委组织部 曹莉 关梅)

责编: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