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默认 对“等靠要”思想说不
2019-09-10 10:26:00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伍少安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扶志”是个复杂过程,需要“回怼”,但不能仅有“回怼”。有些贫困人口片面地将扶贫看作政府的责任,有任何困难都找政府,这就需要从认识上纠偏;有些贫困人口担当不足,不敢从事没有做过的种植和养殖产业,这就需要激活勇气;有些贫困人口意志力不够,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这就需要引导他们往前冲。

  近日,云南镇雄县五德镇政府“回怼”懒汉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一网民通过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向镇雄县委书记翟玉龙反映家庭困难:“一家人过着风雨飘摇的日子,求求领导帮帮我这可怜的家庭吧!”五德镇政府及时展开调查后回复:“您和您哥整天无所事事,在家安心‘啃老’……国家扶贫更多的是‘扶志’,但绝对不会养懒汉。”绝对不养懒汉的果断“回怼”,说在了大家的心坎上,符合扶贫先“扶志”的客观规律。

  在家“啃老”的懒汉希望政府解决家庭困难,就是一种“等靠要”思想。社区工作人员曾多次入户为其介绍工作,却被不同理由推卸。这个家庭的“兴衰演变”,是“精神贫困”导致“物质贫困”的典型例子。其父亲非常勤劳,在1982年就建了水泥平房,让左邻右舍都很羡慕,两个儿子成人后却无所事事在家“啃老”,靠年迈父亲的血汗钱艰难度日。这样的人,最缺的不是改变经济状况的机会,而是内生动力严重不足。如果在志气上不改变,这个家庭就没法真正脱贫。“扶志”的第一步,就是要终结“等靠要”思想,不能让懒汉随便伸手就能要到扶贫资金,逼迫懒汉树立自强观念。

  贫困人口有“等靠要”思想的现象,并非个别。今年1月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情况中,“扶志”一词被数次提及。媒体记者曾在湖北、贵州、吉林、山西等地走访时发现,部分地区贫困户中存在较为突出的“等靠要”思想,“精神贫困”正成为脱贫攻坚路上难过的坎、难爬的坡。而在过去,有些扶贫干部还被懒汉“要挟”。“只要我一不高兴就说不满意,就说不清楚,就说不知道,自然有人帮我收拾你!”这个段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扶贫干部面对“赖贫”的辛酸。云南镇雄县果断对“等靠要”思想说不,解除了扶贫干部的思想顾虑,为“扶志”树立了榜样。

  “扶志”是个复杂过程,需要“回怼”,但不能仅有“回怼”。有些贫困人口片面地将扶贫看作政府的责任,有任何困难都找政府,这就需要从认识上纠偏;有些贫困人口担当不足,不敢从事没有做过的种植和养殖产业,这就需要激活勇气;有些贫困人口意志力不够,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这就需要引导他们往前冲。用好“智志双扶”策略,先培训工作技能再上岗,就能降低新的工作环境所产生的焦虑,贫困人口就能够更加顺利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同样,先培训种养殖技术,掌握了技术有了信心,进行新的种植养殖就不会那么害怕,降低了贫困户调整产业结构的精神压力。“扶志”相当考验扶贫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经验,尤其是对心理规律要有精准把握,方能引导一个人走出“精神贫困”。其实,扶贫过程也是扶贫干部走出“方法贫困”的过程。

  “扶志”还需要警惕“小富即安”的思想。表面看起来,这些人都算不上懒汉,但内心深处安于现状,不追求进步,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脚步。这就需要持续推动思想观念的革命,让他们认识到脱贫机遇千载难逢,激活他们追求更加美好生活和实现更大人生价值的愿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扶贫不仅是改变一个地区、一个家庭经济指数的过程,更是改变众多贫困人口素质能力的过程。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激活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不让贫困人口在志气上掉队。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