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严重困扰基层的“无效动作”
2019-08-22 10:11:00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蔡晓辉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1984年2月,在正定县委工作会议上,时任县委书记习近平作了《在“高、新、实”上下功夫》的讲话,提出“今年,县委、县政府召开的全局性大型会议要在去年的基数上压缩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县直各部门、各单位召开的大型会议要严格控制,一般一年不得超过两次,用于部署年度性工作;一般工作和临时任务可通过发文、电话通知、深入基层面传等方式安排部署。”

  一个个“减”字当头的数字、一项项具体明确的要求,意在把领导干部、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大事、抓实事。

  这样的“减法”有多重要?美国管理学家弗兰克吉尔布雷斯被誉为“动作研究之父”,他仔细观察建筑工人砌砖的每个动作,之后进行分析和研究,把所有不必要的动作一个个地排除掉,就会大大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由此,他提出,“世界上最大的浪费,莫过于动作的浪费”:无效、多余、重复的动作非但毫无用处,反而会浪费工人的时间和精力。只有删除这种消耗性的无效动作、优化生产流程,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

  “去年镇里的政法委副书记开了280多场会,平均一个工作日超过一个会。镇里到县城有两小时的车程,来回路上就得半天,再加上开会半天,基本上就没时间干别的工作了。”“政务APP太多了,有时连账号密码都弄混了。每天围着这些APP转,哪还有时间走村串户?”当前,基层工作中“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文山会海”有所反弹。凡此种种,让不少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心力交瘁,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工作质量。

  马克思说,“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开会、发文、痕迹管理,是落实工作的一种手段,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但一些地方层层召开的会议、无处不在的“留痕”、交叉重复的考核,已经“不是内容的形式”,而是将解决问题的手段当做了目的、将推动工作的载体和形式当做了工作本身,成为一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这时候,它非但“没有任何价值了”,反而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看起来“工作很忙、干活很多”,实际上“轮子空转、工作没干”。

  1960年3月,历城县委给山东省委报告了工作作风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县委及县委各部门自今年一月一日到三月十日的七十天当中,共召开了有各公社党委书记、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一百八十四次。电话会议五十六次,印发文件一千零四十七份,表报五百九十九份……县、社领导机关和主要负责干部,也多被束缚在办公室里处理这些文件,应付日常事务,对于上级指示,缺乏认真学习,对于本地情况缺乏调查研究,工作作风陷入简单化,一般化。”毛泽东同志据此为中央起草指示指出,官僚主义这种坏风气,“一年不用扫帚扫一次,就会春风吹又生了”。

  处处“留痕”也好,重复考核也好,看似新情况,实则老问题,说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时不时就会“春风吹又生”,以隐形、变异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既集中整治其突出问题,又时刻紧盯其新表现、新动向,不停地“用扫帚扫一次”。这样,才能有效删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衍生的诸多“无效动作”,让基层干部更好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真抓实干、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