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曲周精神照亮“三农”
2019-06-05 09:43:0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刘振远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曲周之变,堪称人间奇迹!从昔日“盐碱滩”到今日“米粮川”,中国农业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用46载的智慧和汗水在曲周大地上书写出科教兴农的恢弘诗篇,探索出的“科技小院”模式,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树立了杰出样板,凝华成的“责任、奉献、科学、为民”的曲周精神,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知识分子到农村一线建功立业。

  回望历史,以石元春、辛德惠等为代表的老一代农大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奔赴条件艰苦的盐碱土地治理一线,以“不治好盐碱就不回家”的决心,呕心沥血、攻坚克难,让“只听耧耙响,不见粮归仓”的曲周盐碱土地换了新天;凝视当下,以张福锁、李晓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农大人,自觉投身农村广阔天地,与农民并肩作战,将“科技小院”建在田间地头,将论文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曲周精神,正是两代农大人前赴后继扎根燕赵乡村的实践结晶,是46个寒暑里无私奉献凝成的价值追求,是激励人们在艰苦条件下披荆斩棘的精神动力。

  尽管岁月变迁,两代农大人的研究项目、奉献方式发生了变化,但宝贵的曲周精神丝毫没有被岁月磨蚀,依然薪火相传、历久弥新。“责任、奉献、科学、为民”这八个字,将曲周精神诠解得十分透彻:作为一名农业科研人员,就是要以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向前发展为己任,自觉肩负起“解民生之多艰”的责任;就是要将青春奉献给祖国的“三农”事业,鞠躬尽瘁、砥砺前行;就是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严谨务实、敢于创新,勇攀科学高峰;就是要时刻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解农民之所忧。

  而这,与我国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科学报国”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钱学森、邓稼先到南仁东,海内外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开展科学技术攻关。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忘我工作,甚至隐姓埋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到奋斗当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立下汗马功劳。曲周精神,恰是这一优良传统在乡村大地上画出的最亮眼的一笔。

  当下,乡村振兴的战鼓已经擂响。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诸如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三留守”人群关爱等许多问题亟待攻克和解决,这需要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弘扬和传承曲周精神,用所学所长为农民谋幸福,为乡村谋振兴。要学习将个人成长与国家进步相结合的情怀,把个人价值追求、事业奋斗融入乡村振兴的大舞台;要学习将科研攻关与长期坚守相结合的作风,真正扎根乡村,一关接着一关闯、一代接着一代干;要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本领,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将技术、知识、管理等要素转化为农民可学可用的生产力,汇聚成推动“三农”事业跨越式发展的磅礴力量。

  弘扬和传承曲周精神,践于足下,时不我待。愿我们年老时,回忆起自己耕耘“三农”的这一生,都能自豪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