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情感牧场> 正文
“新长征路”上的留守老人
2016-12-05 16:30:00

  犹记昔日两空空,他乡一去亦从容。流水依依缠绵送,远村款款入心中。还记得初到田元,我就醉在了这个美好的小山村,热情好客的老乡村民、乡间路上嬉戏的孩童、惹人忘返的山水草木……一切都是那么的天然纯净,让我不由自主的总想走出去看一看。

  2015年12月的一个傍晚,晚饭之后的我走出村委会,漫步在宁静而美丽的山间公路上。走着走着,我的目光被不远之处的一间土墙房所吸引,萧条破败的房屋环境和冬日傍晚的宁静祥和显的极不和谐,好奇心的驱使下,亦恐亦奇的我靠近土房,推开了房门,就是在那一推之后见到的震惊,让我和这个房屋的主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位五保老人叫王加伦,今年81岁的他手脚残废,又因曾经患有麻风病,而令人“谈病色变”,都对他“敬而远之”,生活几乎不能自理的他孤身一人在这间十平米不到的土墙房一住就是50年,孤独困顿伴随他在这里度过了一万八千多个漫长的日夜。

  老人房屋门口的胶水管已经很久没有来水了,房檐下经常摆满残缺不全的坛坛罐罐,那是下雨天的时候老人用来接水的“宝贝”。田元村整村的生产生活用水都非常紧缺,在这样的环境下,行动不便且年迈体衰的老人饮水,只能“冷暖自知”!

  此去方知民生寒,归来日夜寝难安。那晚回到村委会的我,彻夜难眠。也就是那天晚上,我作了驻村以来最大的一个决定,从此,风雨无阻。如今,一个星期一挑水已经成了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每次出村之前我都要去看一眼老人缺些什么,陪他聊一聊,听听他难有的“啰嗦”。

  老人总说我一个人来这么远工作不容易,不让我给他送吃的,让我多留一点给自己,这些话我已记不清他说了多少次。老人是热心的,他说:“以后你就在我们村上找一个女娃娃安家了,就是读嘞书不多,孝顺肯干活路就好喽”;老人也是善良的,他说:“从来没得哪个这种对我,我没得啥子感谢你嘞,等我的低保发下来我给你买一条烟抽”;老人更是无私的,他说:“哪天要是你来了看见我死在屋头,你就帮我把门锁起,不要麻烦别人了” ……多少次发自肺腑的心里话让我每每想起都会泪眼滂沱。

  有人说,离开了大学生村官村里的工作就会瘫痪,我并不以为然。我只想,如果有一天离开了,会不会有人接过我肩上的扁担,让老人在为数不多的年岁里不再为吃一块肉、喝一口水而忧心烦恼,让老人在没人陪伴的时候不再感到孤单寂寞!

  留守群体牵人心,一挑一担总关情。今天的我已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村里的党员、老乡都会想起去看望老人,去给他送点吃的,去给他修葺房屋,去陪他聊一聊……守望相助的邻里氛围正在蔚然成风,相沿成习的乡风文明正在播洒开来。

  在攻坚克难的中国道路上,我们既要在经济上创造奇迹,也要在文化上书写辉煌。脱贫攻坚是新时期的长征,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掉队,更不能因留守老人而拖后腿,物质的保障之外,他们更需要精神的慰藉。一个人能做的太少,但老人晚年的需要其实并不多,仅仅是一个贴心的陪伴者,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而我刚好赶到,遗憾的是我来晚一些,庆幸的是我还在。  (作者为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翠华镇田元村大学生村官 )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叶自豪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