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情感牧场> 正文
打谷场上的嬉闹
2016-06-23 14:12:00

  【编者按】儿时的生活已经远去,曾经的玩伴也为了生活而奔波。家乡还是那个家乡,却失去了往日的喧嚣,变的越发安静了。笔者此时身在外地,十分想恋家乡、亲人、儿时的玩伴以及五彩斑斓的童年生活,就在闲暇时间回忆小时候的点点滴滴,借以寄托思乡之情。

  父亲还在只有一个蔬菜和一个咸鸭蛋的饭桌上咪着小酒,而我和哥哥却匆匆解决了晚饭,丢下饭碗,穿着大裤衩飞奔到了家后的打谷场上了,因为那里已经聚集了八、九个小伙伴。此时,农忙即将拉下序幕,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家里的稻子收成不错,大人们也摆脱了抢收抢种的紧张感,在黑里透红的脸上增添了一丝喜悦,对于孩子们的玩耍似乎一下子开明了起来。我们当然也心领神会,尽情的嬉闹。

  那个时候的家乡人是比较落后的,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政策都不怎么遵守,每家人基本上都是2-3个孩子,光我们一个村民小组,和我年纪相仿的就有十多个,这无疑给丰富多彩童年时光又增添了无限的欢乐。

  家后的打谷场足够宽敞,四户人家的打谷场连在一起,大约三亩地那么大,农忙结束后,除了几个大稻草垛,完全可以堪比一个标准足球场。当然,农忙时是很壮观的,经常场上聚集了十几人一起劳作的景象,各忙各的,偶尔也会在紧张的劳动之余唠唠家常,说说笑话,逗逗孩子。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当属用手扶拖拉机打谷了,拖拉机后拴着石磙不停的转圈打谷,转着转着,拖拉机貌似是累了或者是转晕了,吐着黑烟,无奈还继续在大人们的操作下机械的转圈。石磙从一开始就不情愿,在被迫压在稻杆的一瞬间就发出了刺耳的咆哮声,以示抵抗,然而却从没有改变过自己的命运,在声声的抱怨中一次一次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那时可供玩乐的活动太少,摔跤、藏猫(躲猫猫)可以说是玩的最频繁的了,其次应该是骑自行车和推轱辘(铁圈)了。每次项目的选择会根据出席饭后活动的人员情况而定,有时也会一连玩好几个节目。每次活动都会出现喊、闹、哭、笑的情况,在农村安静的夜晚,伴随着萤火虫、蛙声、狗吠声,谱写出农村最安逸、最美妙、最难忘、最向往、最天真、最烂漫的完美乐章。

  每次活动的结束也总是千篇一律,一是被逼而散。到了睡觉的时间,在各自父母亲的吆喝下,很不情愿的回家洗澡睡觉;二是不欢而散。在嬉闹玩耍的过程中,因为一点小摩擦就大打出手(一言不合就干仗),胜利方总是害怕同伴的家长会过来报仇而逃逸,失败方则是幻想着可以回家搬来救兵,当然救兵也从来没有请到过,报仇更是无稽之谈了。所谓的对战双方,或许在第二天一早的上学路上就和好如初了,又或许在下一次相约玩耍之际,就会远离战火、握手言和,昨日的“沙场对决”,早已灰飞烟灭,没有占据脑容量的任何内存。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安徽黄山区新丰乡盛洪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刘飞龙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