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情感牧场> 正文
桑果酒, 温暖的记忆
2015-07-24 10:38:00

  在村里走访,一位村民邀我品尝桑果酒,我的思绪瞬间飞回西南边陲的大山深处,仿佛又看到了家乡漫山遍野的桑树,闻到了浓郁扑鼻的酒香。

  我的家乡——酒城泸州,盛产稻谷、玉米和高梁。孩提时代,家乡的山坡上,土角边,到处长着桑树。每到收获的季节,桑树上就挂满一串串小灯笼似的桑果,红彤彤的,十分耀眼和诱人。采收的日子,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大人拉枝攀摘,小孩树下捡果。有的桑树由于树大果稠,落在地上厚厚一层,几乎无处落脚,不是用手捡,而是用两手撮。只有落在杂草丛中的才一个一个去捡。鲜红熟透的桑果要单独存放,以备拿到集市上出售好价钱,挣点学费;而半红半青的桑果则用来酿制土酒,以备接待远方的客人。

  家乡酿桑果酒的方式比较古老,据说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每逢春节,我们去开酒作坊的朱三伯家拜年。他家的门扇上张贴着一张年画:朱唇大耳,面施粉黛。三伯告诉我,那是酒神、酒祖——大禹之女仪狄,就此铭刻于心。上中学后,虽没真正品过酒的美味,却从脍炙人口的诗词中体会到酒的美妙神韵,以及酒与文人密不可分的关系。“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感受了汾酒的渊源和魅力;苏轼以酒抒情,留有佳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而我亦从书本中闻到了酒的芳香,感知了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和魅力。

  尽管家乡的桑果酒名不见经传,但它却承载着喜庆,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步入成年。记得我18岁那年,父亲建起5间土木制瓦房。上梁庆贺那天,村小组的邻居都来帮忙出工。父亲搬出两罐酿制的桑果酒,就在露天院坝里,人们喝着、干着、吼着,新房就在浓浓的酒香与乡情中竣工了。到了婚嫁年龄,大喜之日,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中,桑果酒的醇香绵甜,恰似爱情的雨露甘霖。如今,做村官的我,每天要处理村上的事务,疲备之余,我总会想到家乡的桑果酒,那四溢的香气,那醇厚甘冽的感觉,一杯下去,余味不绝,常唇齿留香。

  家乡的桑果酒!是一份温暖的记忆,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为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郑河村副书记)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李小波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