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情感牧场> 正文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2015-04-15 14:17:00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王昌龄的好友辛渐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时任江宁(今南京市)丞的王昌龄陪辛渐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别。头天晚上,王昌龄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第二天早晨与辛渐在江边告别,并写下了这首《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寒冷的夜雨连着江水流入吴地,在烟雨笼罩的江南山水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送别友人的惆怅之情。清晨,天色已明,友人即将离去,就连楚地的山川在诗人眼里也变得孤峙寂寥。友人回到洛阳,就能与亲人团聚,而自己则只能继续留守于此。所以,在临别之时,诗人不忘叮嘱友人:“如果洛阳的亲友问到我,就说我依旧保持着清澈无瑕的高洁之心。”

  身在异乡的人们,或许都有这样的愁绪——离家在外,独自生活,难免会思念家中的亲人,怀念朋友还在身边的时光。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这样的愁绪又多少带着些无可奈何的悲伤。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或自愿,或被迫,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打拼,在陌生的世界里奋斗。周围的人看重的是外在的成功与否,而心中的冷暖,唯有自己才能读懂。

  然而,诗人并没有完全陷入离别的伤感中。友人临别时,诗人嘱咐友人将自己的讯息带给洛阳的亲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不但希望亲人知道自己生活安好,更希望告诉亲人,自己始终保持着冰清玉洁的内心。

  “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样崇高的精神追求,在现在这个社会更显得难能可贵:即使漂泊在外工作繁忙,即使独自生活孤单落寞,也要保持淳朴自然的内心,也要坚守伟大高尚的灵魂——不是为了他人的目光,而是相信自己的理想。

  我们大学生村官的生活虽然苦了一点,工作虽然累了一点,但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应忘记自己的初衷,更不应放弃自己的理想。坚持理想,说起来可能很容易,做起来却可能很困难。作为大学生村官,面对生活,我们不应被孤独击倒,面对工作,我们不应被压力打败,面对社会,我们不应动摇内心的信仰。倘若明白什么是信仰,就值得为之坚持。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坚守内心,我们的理想才有可能实现,“中国梦”才会更加灿烂辉煌!(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北郎中村)

来源:大学生村官之家网   作者:曲齐天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