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情感牧场> 正文
静静的白杨林
2015-03-03 16:49:00

  静静的白杨林

  落叶

  荒冢

  一缕柔和的月光,一地曼妙婆娑的树影,还有树杈间惊飞的喜鹊。

  这片静静的白杨林。

  阿忠叔,一位长眠于这方土地的庄稼汉子。错杂纷乱的树根将蠕动的触须慢慢地伸向这座杂草丛生的坟墓,抚慰着这个孤寂的灵魂。同样孤寂的,还有他的人。一副和实际年龄并不相符的容貌,顺着鼻翼流下的液体仿佛是他的标识,麦茬似的胡须下面隐隐约约地掩藏着一个侧脸的伤疤。唯一还有点活力的便是那双眼泪汪汪的大眼睛,嵌在沟壑层层的脸颊上,似乎有说不尽的哀怨。

  于是,整个村子都有了取笑的话柄。妇人们鄙弃的眼神、孩子们肆意的玩弄,仿佛给这位年仅40岁的老人判了无期徒刑,把他的尊严践踏得支离破碎。

  他住在树林旁一间令人窒息的黑屋子里,整日拿着铁锨锄具,仿佛除了这些白杨,整个世界都与他无关。生活在奶奶家的那段时间,站在家门口,总是冲着那一片葱郁的白杨林,大喊“大野兽来喽,大野兽来喽”,以此取乐。 搬回城里后,对阿忠叔的印象不再那么清晰。只是每次回老家,看到他就象征性的冲他笑一下,然后回家听奶奶重复地唠叨,昨儿个阿忠帮她找回了老母鸡丢的蛋,今儿个又帮她运了些生火炉用的渣煤。 当然,对这些,我并不在意,甚至在奶奶一遍又一遍的絮叨后变得厌烦。

  高中时,一次和奶奶打电话,她顺提了一句,“你阿忠叔死了”,心里一阵突然地空落落后,又被同寝室间的欢声笑语所取代。

  偶尔回老家,奶奶戴着老花镜,拿着绣针,坐在门槛前,又说起了阿忠叔,“唉,你说,这好人咋就不能长命呢?当年,要是没有阿忠,那片林子早就被几根带火的烟头毁了,林子保住了,他的脸却也留了疤。给人当瓦工挣的那几个钱全都用在树苗上了,一辈子孤苦伶仃,也没个媳妇儿。这临了吧,还做个水鬼,你说你不会水,逞什么能吧!这下好了,逢年过节,也没个烧纸的人.......”听到这话时,我分明看见几滴眼泪在镜片上滑落,然后从这张不满沟壑的老脸上顺势流下...... 爷爷告诉我,抗战时,这片林子是战场,一个连的士兵把鲜血和头颅留在这里,这里就有阿忠的爷爷。解放后,村里组织大家在这片被血滋养过的土地上种上了树,说是要让这些战士的精神和灵魂扎根在小柳村。阿忠的爹和阿忠都主动承担起了保卫先人的责任。

  记忆的残片不知从何时串联起来,那个原以为模糊的背影渐行渐近,直至清晰。任思绪飘飞,才发现,貌似除了穿的邋遢,阿忠叔留给我的记忆是如此美好。阿忠叔对我——他眼中的秀才,永远那般慈爱,尽管我捉弄他、鄙夷他。他很穷,甚至连一包盐都要靠奶奶的赠与,但是口袋里却总也少不了给我的糖果,而我却因为嫌弃一次也没伸手去接。

  长期以来,我和村里那些人一样,把非人性的枷锁强行给他套上。也许,他的内心早已被那些锋利的语言刺得千疮百孔;也许,他曾在内心哭诉,只是,只是无人问津。灵魂的谴责让我对这位40岁的年轻人充满了敬畏和同情。    无辜的灵魂安息吧!

  依旧站在家门口,真希望那头可爱的野兽能慢慢苏醒,让嘹亮的吼声响彻云霏。

  萧瑟的晚风吹得树叶飒飒作响。一座孤冢,像一位不折不扣的护林使者,等待着又一个山花烂漫的季节。

  月光下,是对生命的膜拜!

  注:谨以此文纪念这位捍卫革命先志、秉承淳朴民风、传播敏言善行的小柳村已逝护林员!(作者为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大学生村官)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卢颖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