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情感牧场> 正文
从“招狗咬”到“狗不理”
2014-10-17 09:38:00

  3年的时间很长,有一千多个日日夜夜;3年的时间又很短,坚持了今天再坚持明天就过去了。回首3年村官路,感慨良多,3年内我在安徽省利辛县旧城镇韩庄村和马店孜镇马店村都工作过,实现了跨乡镇跨村任职,也实现了从书记助理向副书记、书记的角色转变。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2011年我从阜阳师范学院毕业,迎着骄阳,怀揣一份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踏上了大学生村官岗位。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默默地对自己说:此岸为学生,无悔漫漫求学路;彼岸做村官,对得起青春时光。

  决定留下来

  刚进村工作时,村里工作千头万绪,我脑海只剩下一句歇后语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虽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那时在邻居眼里都是小屁孩一个,如何让群众感觉自己说话做事已经成熟,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大难题。我暗暗告诉自己:人生没有绝路,困境在前方,希望在拐角。不管有多大困难,我一定要走好大学生村官的第一步。

  我无法忘记走访到前染坊庄贫困户王宋氏家中时,久病不起的老人那双无助的眼神;我无法忘记散发宣传单时,孩子们追赶着索要单子的情景;我无法忘记把养老保险单送到一户村民家时,他追赶着向我自行车篮子里塞黄瓜的热情;我无法忘记把学习文具送到困难学子李言言手中时,她那欣喜的表情……从老人到孩子,他们都在期盼,期盼着能有人帮助他们改变些什么。

  是群众的质朴与热情,让我决定留下来;是群众的关心与帮助,让我战胜了孤独寂寞;是群众的接纳与包容,让我有勇气张开双臂,勇敢地伸出服务之手。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王 凯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