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隆冬,窗外呼啸的冷风拼命往里钻,办公室犹如冰窟一般,我一个人安静地写着今年的宣传工作总结。手指木木的,不听使唤地敲打着键盘,可我的脚却不冷,因为我穿着王姐给我做的暖鞋!
每到一年总结的时候,总是让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想起一年来穿梭于田间地头时捕捉到的每一个感人的瞬间、每一张幸福的笑脸……突然,我接到一个电话,熟悉而亲切:“哥哥,你好吗?下个星期一我结婚,你一定要回来喝喜酒啊。”是异乡的小妹!思绪顿时凝固,把我拉回五年前当村官的地方。
那时,刚大学毕业的我,被浙江华润雪花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选中,做了一名化验室产品质控技术员,优厚的待遇和舒适的环境并没有让我忘记家乡贫瘠的土地、善良的父老和他们对幸福生活渴望的眼神。我要回去,我的根在农村!
2008年5月,国家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我报考了村官,并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大学生村官,被分在湖北黄梅县大河镇西河村任书记助理。
在一次办理大病医疗与小额人身保险而上门登记中,结识了本村一名孤儿——吴云云。她自幼失去父亲,母亲改嫁,跟着奶奶在一起生活。初中毕业那年,市卫生学校“春蕾计划”招生,可以免除学费和部分生活费,我把这一好消息告诉她,并请镇妇联和团县委来她家考察,经过多番帮助,小姑娘终于如愿以偿圆了一位护士梦。怎料,毕业的时候又赶上严峻的就业形势,中专毕业的她四处碰壁,只好在一所私立学校卫生室打工。“屋漏偏逢连夜雨”,相依为命的奶奶又顽疾复发,她不得不每天回家照顾奶奶,于是过上了两头跑的生活。由于路远经常迟到,不但被领导训斥还面临被辞退的危险,让孱弱的她再也无法专心工作。要是能在镇卫生院上班,这样照顾奶奶和工作就两不误了。于是我就找镇领导和镇医院协调,由于云云没有临床经验考不了医师资格证,镇医院很为难。但是,如果先在医院干着,不就会有临床经验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我多次上门,再三恳求下,医院终于同意云云以临时工身份在医院门诊见习。有了临时的工作,眼前的难题终于得到解决了,但还不是长久之计。工作之余我又开始为云云考证的事着急,四处托朋友给她买来医师资格考试的书籍,经常在网上给她下载讲座视频……
终于在2011年,也就是我考上公务员的那一年,吴云云也顺利地拿到了医师资格证,成了医院一名正式护士。
行文至此,脑际又闪现第八组村民李先荣。2009年,他因为肝癌早期住院,使原本生活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面对朴实无助的眼神,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怎样才能帮助他家减轻经济负担呢?在一次和镇卫生院长的聊天中,得知只要纳入低保范畴,大病医疗报销比例会大大提高,这让我看到了希望。于是我奔走县民政局、镇政府,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邀请党员群众评议。在多方帮助下,李先荣成功纳入低保,顺利住进医院。在医院好几个科室和医药病房之间,我跑上跑下,又到“合管办”为他提高报销比例。
病床旁一个人问李先荣:“是你孩子吧,上上下下通得很,本事不小啊!”李大叔高兴地说:“是,是我的孩子,是我们全村的孩子!”走廊外的我,拿着药瓶和化验单,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慢慢地,我发现村里有好多家庭上下三代中不少人都是因肝病致死,这使我产生重重的疑团。我利用村文化活动中心宣传栏,举办肝病防治知识和家庭卫生常识等黑板报,并且为有家族肝病史的村民建立健康档案。时值湖北省正在开展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和村卫生室建设试点,于是我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和村书记奔走于县政府、卫生局、人民医院、和县疾控中心,将我村纳入试点村建设,为配合镇卫生院做好迎检各项准备工作,我一家一户地上门,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每人建立一份健康特别档案,有时忙到夜里十二点半,才能骑自行车回镇里睡觉,第二天天没亮,又要早早起来下村。有时遇到村民户口本遗失的,我又得赶到派出所查询。日以继夜,夜以继日。不分双休节假,终于赶在年底迎检前,完成了所有准备资料和事项,也终于顺利通过试点村卫生室验收。
点滴的努力,得到越来越多的乡亲们的认可,他们都说:“这娃子呀,不光做事踏实,村里哪家哪户的事都很上心,磨破嘴皮磨破鞋,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2009年冬天的一个上午,我和村妇女主任王姐一起上门做计划生育工作,一个不小心,被王姐看到冻得发青的脚。她关切地问:“小周,这么冷的天,你怎么不穿暖鞋啊?”我窘迫地说,不冷的,不冷的,可我发现王姐眼睛却湿润了。
第三天早晨,王姐来到我住处,一双毛茸茸的毛线钩出的暖鞋送到眼前,针线紧凑,做工精美。那一刻,我心里暖烘烘的!
后来的日子,我收到了不少鞋子和鞋垫,都是村里婆婆和婶婶给我做的,有我曾经帮助过的人,也有关心我的人,还有我牵挂的人。到我三年服务期满离开时,收到了满满一拉杆箱的布鞋!还有两双绣着鸳鸯的,说留给我结婚时穿……
农民是淳朴的,农村是恬静的,我在这里也是最幸福的。穿着乡亲们做的布鞋走在田间地头,感觉十分给力,相信基层的路,我会越走越宽。
(作者为原湖北省黄梅县大河镇西河村书记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