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蜜枣
2014-01-10 14:37:00
施村的蜜枣自古就远近闻名。这种蜜枣色泽金黄,晶莹透亮,犹如颗颗玛瑙。枣面糖霜齐布,香软却互不粘连。糖中裹香,香中孕甘,入口甜而不腻,细嚼一枣入肚,呼吸中也带有丝丝甜意,因此深得食客们的喜爱。
但是,蜜枣如何制作?近日走访时,从制枣多年的村民于光胜师傅那里找到了答案。他说,每年的阳历8月下旬开始,以家庭为单位的制枣作坊就开始运作。于师傅家的五间住房,经过清理就临时作为生产作坊。
于师傅家有百余棵枣树,而且这里的村民都种枣树,枣源自然不是问题。
制枣是个很细致的活儿。剔除畸形枣、虫枣、过熟枣后,将枣果按在切枣机内,以进出口径的大小分等级。然后将精心挑选的枣果按等级投入切枣机的孔道进行切缝。接着便是煮枣,一般都是用专门为制作蜜枣而筑的大铁锅灶。煮枣时砂糖、鲜枣、水的配比依经验而定,煮好后要进行人工压制作形,最后便是烘干阶段,烘干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必须用木炭作为热源置烘篮之下,上面的半成品蜜枣还要来回翻转,拿捏好烘篮温度高低,才能做出软硬恰到好处的蜜枣,出笼后的蜜枣自然是纯天然手工、无任何添加剂的绿色食品。
经过一番精雕细琢,颗颗如玛瑙般的施村蜜枣一旦上市,各个超市都争相购置,更有不少顾客专程驱车前来,有的购买烘至半干的蜜枣,有的购买成品。不少人不仅自己买,还给亲戚朋友捎。因为让人放心的食品太少了,此番碰到,自然不会放过。
于师傅很自豪地说,蜜枣制作周期性短,前后一个月,且与农忙高峰期错开。虽然辛苦一些,还是可以运作的。每斤蜜枣有1到1.5元的纯利润,每年都能为家庭增收一万余元。咀嚼着老于师傅家的枣,我的心里有股暖暖的感动和热切的希望,仿佛心底有一粒种子正破土而出。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安徽省广德县邱村镇施村村书记助理 姜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