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打开村部的大门,转身的瞬间,耳畔传来一声亲切熟悉的叫唤:“小聂——”是王奶奶,她常去她儿子那里帮忙带小孩,又要忙着照顾家里,来回奔波很是辛苦。我赶忙让她进办公室坐一会。
王奶奶不紧不慢地说:“不急,你等会给我开个养老保险银行卡丢失的证明,那天不小心丢了呢。对了,你在我们村里呆了三年了吧,什么时候调走啊?”“这个不着急,我在村委会呆得挺好。”“这三年,你吃了不少苦吧?看你现在比刚来时黑多了。年轻人在外不容易,你父母肯定很心疼吧?”
待把王奶奶的事情办妥,看着王奶奶离去的身影,一瞬间,我想到远在异地的父母。他们都是农民,在老家村上开了个小铺面,卖些杂货日常用品,总要忙到晚上十点多才收摊打烊,然而父亲这时常常不忘打个电话给我,问我一天来的工作情况,叮嘱我要努力,要善待每一位前来办事的百姓。
父亲的话,我始终铭记于心。我认为,越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越是能理解普通百姓的不易,越是珍惜大学生村官这个平台。因为大学生村官不仅是一个岗位,更是一种心系百姓、扎根基层的情怀,一种躬身农村、燃烧青春的信念。
不知不觉,在村工作已经三年了。如果说青春是雨后明净的天空,那么大学生村官这三年便是那道高悬天空色彩斑斓的彩虹;如果说青春是一本厚重的书,那么大学生村官这三年便已为日后埋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苏轼在《定风波》中曾写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想说,回首三年村官路,也有风雨更有晴。不经历风雨洗礼的人生,不经历挫折打磨的人生,是会留下遗憾的。与其心中徒留遗憾,不如趁青春正火热时,去农村这片天地施展才华,去与善良的百姓交心,去感知那些温暖的灵魂;与其内心充满向往,不如趁最富朝气时,沉下身子去基层,放低姿态去融入基层,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把群众当成自己的叔伯婶娘。只有经历过才会真正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农村,什么是美丽的中国,什么是绚烂壮美的乡村梦!
(作者为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宋桥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