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那个朝阳似火的季节,在怀揣了数年梦想与责任之后,我来到祖国的大西南做了一名志愿者。一年的志愿者生活,有过误解、有过委屈、有过辛酸,但更多的是希望与憧憬,是锻炼与成长,是收获与喜悦。
在素有“中国书法之乡”和“中国雪茄之乡”美誉的川西明珠什邡的一年,时间很短,所做的也有限,但感受却很深。在元石镇,从第一次用生硬的四川话跟老百姓交谈到用熟练的四川话跟群众唠家常,从第一次绞尽脑汁整理材料到轻车熟路起草文稿,从第一次不知所措茫然无措到井井有序了然于胸,一年的时间,我从一个初出校园的“愣头青”成长为一个遇事不慌、处事果断的“机灵鬼”。一年的时间,我经历了萧候故里箭台村“村民集中居住、产业集中培育、土地集中流转、农民持续增收”的“三集中一持续”发展模式;见证了元石镇打造经济强镇、统筹城乡发展、社会管理创新示范镇的点点滴滴;更亲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重建家园的巨大变化。让我们看到了崛起的什邡,雄起的四川,复兴的中华!
2012年7月,又是个朝阳似火的季节,我有幸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熟悉的环境总是让人觉着亲切,久违的乡音让漂泊的游子有种怦然心动的慰藉,秀美的村庄让哺育过的孩子越看越有新意。一想到将要为自己的家乡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总是那么充满期待,我将背着理想的行囊再出发。
村官这个角色于我是崭新的挑战。各种岗前培训、各级领导的关爱,无不体现着对新聘村官的关爱和厚望。如果说在四川我们志愿者是一个为了责任聚在一起生活上互帮互助的团队,那我们新聘村官则是一个为了理想聚在一起工作上共同进步的团队,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团队的朝气蓬勃,感受到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坚毅。我们是如此渴望在实践中证明自己,在工作中磨砺自己,在基层中考验自己;更渴望在付出中收获成长,在失败中获取成功,在努力中取得肯定。未来的工作是艰辛的,但我们已经扬帆起航。
初为村官,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我将积极学会做“小百度”,对涉农政策法规要心知肚明,及时向村民传达;学会做“小管家”,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化解矛盾;学会做“小先生”,发挥自己的才能,带领村民学文化、学知识,把自己的岗位职责做到实处。奉献,是一种精神;服务,是一种理念。在大学生村官这一平台上继续践行“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将村官这项事业干得更加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