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情感牧场> 正文
本报记者与一位河南大学生村官的情感对话
2011-04-15 12:00:00

  当村官,妈妈不同意,老爸还可以

  记者:南宏海,你好!很高兴与你连线。请你说说当初为何选择要当村官?

  南宏海:你好!我是农村人,现在还是农村户口。我学的专业可以说和农村工作很不搭边,但是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一是对农村比较有感情,二是对农村的情况还是有点熟悉的,最起码不是一抹黑什么也不知道。我到村里当村官,我妈妈开始有点不同意,她说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希望我在城里找个好工作,她在农村待了大半辈子,不希望我走她的老路。她认为农村条件差,因而想让我跳出农门。但是我老爸还可以,他当时就说,只要是你自己的决定我都支持,现在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很重视,农村的工作做好了一样可以大有作为。

  记者:到村里工作的第一个晚上,是什么样的心情?

  南宏海:比较激动,躺在床上半天没睡着。当时我就在想,到村以后怎么开展工作,怎样和村民沟通让他们接纳我,等等,当时想了好多,不过想得比较多的就是搞个什么项目让村民能富裕起来。夜深人静时听着屋外的狗叫声,感觉很宁静,很亲切。我担心自己可能会干不好,但是人不能因为害怕就退缩吧!我当时就想,只要努力,只要好好干,只要真心想着为村民做点好事,就一定能做好村官!

  签合同,人家嫌我年纪轻

  记者:为什么会想到创办花木公司?

  南宏海:我老爸是个下岗工人,以前在我们县粮食局上班。他下岗后种了几亩地卖树苗,但是因为规模小,档次比较低,没赚到什么钱。2008年我当上村官以后,刚好赶上我们县里号召建立名优花木科技园区,而且我们鄢陵县种植花木的历史悠久,但最近几年由于农民种植的品种非常杂乱,收益都不高。我觉得花卉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前途比较好,如果在园区里搞一个标准化、规模化的公司,效益估计会不错,我和爸爸商量后就开始搞了。

  记者:你的启动资金是哪里来的?公司属于什么性质?

  南宏海:我在上大学期间曾经接了两个绿化工程,挣了90多万块钱。所以我觉得园林绿化行业还是很不错的。这笔钱当时在银行存起来了,后来就作为建立公司的启动资金。公司是我在经营,不过法人代表还是我老爸,因为出去和客户签订合同,人家一看我年纪太小都不敢签。

  记者:公司运营得怎样?给村民带来哪些好处?

  南宏海:公司就在我工作的孔村东头,工人都是村里的村民,以“公司+农户”的模式来经营,就是说,公司在外面和客户签订合同,然后指导村民标准化种植,他们种的苗木由公司帮他们销售,平时村民们还可以在公司打工,一天劳务费50元。2010年,实现销售800多万元,带动周边96户群众发展花卉种植,公司发给村民劳务费70多万元。

  钱永远挣不完,为村民办事最充实

  记者:从一个大学毕业生到大学生村官,再到公司老总,你感到最大的快乐,或者说幸福是什么?

  南宏海: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花木公司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占地1200亩,规模化、标准化的苗木种植基地,是鄢陵县名优花木园重点企业,这让我感到很充实。作为大学生村官,我感到更有意思的是帮助村民做一些实事,所谓“致富不忘乡亲”。公司邀请市、县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咨询团的专家到村里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5次,培训2600多人,为村民提供致富信息约400条,共为群众增收285万元,安排就业人数500多人,出资33万元对村委大院和村主干道进行了硬化、美化。

  一个人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幸福。钱永远都赚不完,我觉得自己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让村民们共同致富。接下来,公司将要新上山楂采摘游项目,准备投资500万元建立一个集休闲娱乐和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农家乐别墅。为了带动更多的大学生村官加入到创业队伍中来,公司将通过让大学生村官蹲点学习的方式,进一步增强他们想创业、敢创业、创成业的信心,并与5名大学生村官联合成立“鄢陵县大地缘农业专业合作社鲜切花基地”,目前已建成鲜切花大棚2座。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杨涌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