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我背着鼓鼓囊囊的旅行包,拎着被褥,带着零食,兴冲冲地来到了宝鸡市太白县鹦鸽镇柴胡山村当村官。理想和现实总是有不小的距离,我在村里的初次亮相,其实并不风光。
我年纪小,又是外乡人,人家根本不拿我当回事,甚至还有人故意刁难我。我第一次单独“执行任务”,是督促村民填写安全生产责任书。有位村民声称不会写字,我耐着性子说:“那你口述,我帮你写?”对方点头同意。谁知,按这位村民的要求一一填妥后,他却拿起责任书扔在我脸上,还狠狠地说:“这不是我写的,我对上面的内容不负责!”
类似的尴尬,在工作中没少遇到。这让我觉得很委屈,脑子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我该怎么办?
我拎了一瓶老酒,专门去找村主任喝了一次酒。酒过三巡,开口向他讨教。村主任从上到下将我打量了一遍,“你啥时换上解放鞋,我就告诉你。”我将信将疑地照做了。再去找村主任,他一见就笑了,“这就对了,别小看这解放鞋的威力!虽然是个玩笑话,但事小理不小。农村路不好,经常一走就是一脚泥。村民们老看见你拎着一双从城里穿来的翻毛靴,蹲在村口的河边刷啊洗啊。你说他们会怎么看你?一个小举动,却在自己和村民中间筑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藩篱。在农村工作,只有脱掉皮鞋,换上解放鞋,真正把城里人的架子放下来,群众才能相信你,你的工作才能得到群众认可。”我恍然大悟。
此后,一身旧夹衣,一双解放鞋的我,用了一个月时间走遍全村168户人家,重点走访了27户地震重建户和39户老房改造户。每到一家,一声“叔叔你在呢”,一句“婶子你忙啊”,立刻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坐在一起,聊聊家长里短。日子久了,我和许多村民都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工作局面也随之打开了。如今,虽然我已经找到了新工作,离开了柴胡山村。可村上谁家有红白喜事,还总打电话给我,让我抽时间多回去走走,看看这些“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