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看到这个页面,表示您的访问出错,这个错误是您打开的页面不存在,请确认您输入的地址是正确的,或者请通过下边的搜索重新查找资源,中国江苏网感谢您的支持!
30秒钟之后将会带您进入中国江苏网首页!
在“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纪念日,我写下这段文字,缅怀那些逝去的乡亲,记录我的村官生活。这是辛苦而充实,忙碌而开心的三年。我亲眼目睹了地震给姜家山村带来的重创,更为村民亲如一家重建家园的伟大力量而落泪。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村官而自豪。
2008年,注定要在我的人生轨迹中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地震过后的姜家山,到处都是断壁残垣,207户人家,家家住救灾帐篷,户户生露天锅灶。上任后,我就全身心地投入灾后重建。当时余震不断,我没有住处,临时搬进了还算完好的村办小学图书室。那些天,我白天跟帮建单位一道划分宅基地,晚上在办公室整理搜集来的材料,研究各种困难的解决方案,每天都要到凌晨2点以后才能休息。有一次,在帮村民搬砖块时,我的手指甲被夹出了血。还有一次,清理道路两旁的建筑垃圾,手心磨出来的泡破了,疼得像刀割一般,我咬着牙坚持。村民司欠欠心疼地说:“一个城里来的女娃,每天搬这个抬那个,太不容易了。”
和土生土长的村干部相比,论实践经验,我不如他们丰富。论人缘,也不如他们。那么,我的优势在哪?我能给村民带来什么样的实惠?为了让震后的村民富起来,我打起了“组合拳”,牵头建起占地34亩的花椒、核桃科技示范园,自掏腰包给大家买来剪子、农药。如今,姜家山村满山遍野椒红叶翠,核桃满枝,去年村民们种的花椒每斤卖到35元钱。
爱在一片废墟上重生。村民们富了,村里也变美了,一排排新楼建起来了,马路拓宽了,沼气池用上了,村民们个个笑在脸上,乐在心里。都笑着说我就是姜家山村的人,一些大嫂还开玩笑,要给我介绍本村的小伙子处对象,让我永远留在姜家山村。这一切,使我心中洋溢着从未有过的幸福感。我会不知疲倦,一如既往地在这块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继续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