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龙年,是我村官任期内的第二个春节。小年那天,带着双田村蝉联乡综合考评第一名的喜讯,我满怀喜悦地回到家中。村里得到的这枚“军功章”也有我的一份呐!
小年开始,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老话叫“洗年架”。我从小就是家中劳动的好帮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手套、围裙等用具我都一一备齐。积累了多年劳动经验的我,搞起卫生来是有模有样:在扫帚上绑一根竹竿,拂去天花板上的蜘蛛网;抹去墙面、门窗、家具、扶手和地面上的污迹和灰尘;蘸着洗洁精洗刷、晾晒杯子茶碗和果盆果盒……由于自己在农村工作,平日里能为家里做的事情不多,连续几天的劳动虽然很累,但家里干净敞亮了,很有“成就感”。
小年前后,人们紧锣密鼓地开始置办年货。家乡人兴吃黄元米馃、油糍和荷包胙,这些都是客家人极为喜爱的、送礼待客的美食。其中,最值得推介的是黄元米馃,它可炒可煮,口味上乘,又因切条烹饪似金条状而得一雅名“黄金万两”——寓意财源广进。这时候,家中精心腌制的腊货也准备上案板了,如板鸭、香肠、牛肉巴等,既是宾客下酒的佳肴,又可馈赠亲朋以表心意。大余是著名的“板鸭之乡”,南安板鸭是春节市场最为走俏的腊货。虽然现在各式各样的腊货在超市里是应有尽有,但很多家庭还是会自己动手制作。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上去了,新鲜的食品也随时可以买到,但腌制腊货依旧是赣南人不变的情怀啊!
除夕之夜,阖家团圆,年夜饭最值得期待。记得小时候都是在家里吃,大人一桌、小孩一桌。菜肴的“保留节目”是:土鸡汤、猪肉烧蛋、红烧鱼等。鱼寓意“年年有余”,尤其是不能少的。随着时代变迁,和许多大家庭一样,家里的年夜饭渐渐选择在饭店吃,菜品也推陈出新。近二十号人围坐在一桌,边吃边谈、互相敬酒,欢声笑语、互相祝福。饭后大家散步回到外公家,一边看春晚一边聊天,聊工作、聊经历、聊生意、聊见闻。作为家中唯一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我,也把自己一年来工作的经历和体会与家人一同分享。随着零点钟声的敲响,家家户户都要打上一挂爆竹,一时是火光耀眼、响声震天,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高潮。满地的爆竹屑象征红红火火,为了讨个好彩头,家里会连续几日不扫地。
我是一位红歌发烧友,从小也爱好唱歌,所以,今年春节我最开心的莫过于大年初五晚上的“家庭K歌大赛”。大家以歌抒怀、以歌明志,既健康又时尚。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不管唱得好不好,不管是什么唱法,不管是独唱还是合唱,心声都化为歌声,表达着对生活、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殷切希望!和家人去唱上几曲,成为许多家庭春节聚会的共同选择。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过年的习惯也与从前有所不同了。
小时候,我总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拿红包。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买新衣不再是新年才有的事。家里的80后都从学校步入了社会,红包成为晚辈向长辈表孝心的一种方式。时代变迁,家乡的不少习俗都简化、淡化了,但那份温暖的亲情是不变的。
亲情永远,乡情缠绵。当我获得荣誉的时候,家人告诉我不要骄傲,要再接再厉;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家人告诉我不要气馁,要重振旗鼓。能在家乡的农村做一名大学生村官是一件很荣幸的事,能为家乡的百姓服务、能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新的一年,我会继续努力,以实际行动为自己的村官生涯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