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温馨派对> 正文
我的“得”要感谢爸妈的“失”
2011-09-16 12:00:00

  李加芬2006年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当年去昆明打工,相继在两家公司待过,后来回到家乡做过一学期的代课老师。2008年11月当上志愿者,任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高峰乡党政办文秘,后考上大学生村官,于2009年9月-2010年4月间任禄丰县和平镇张家村党总支书记助理;2010年4月,当选为和平镇张家村党总支副书记兼文书;2011年4月至今,任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金山镇西门社区副书记。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尽管我们相隔不远,我也经常回家,但我还是想给你们写这封信。因为我觉得用文字的形式,更能表达我内心真挚的感情,更能说出我心中想说的一些话。女儿在村里一切都好,工作和生活每天都很充实。闲暇之余,脑海里常浮现出你们送我出门时挥手的情景,妈妈一句又一句的唠叨也时常会在耳边回响,你们每天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无论你们脸上挂满汗珠还是粘满泥土,我一进家门,迎接我的总是你们快乐的笑脸。

  记得大学毕业时,我高兴地和你们说:女儿毕业了,爸妈不用操心了。但事实恰恰相反,让你们操心最大的却是女儿的就业问题。小时候你们说只要我们姐妹吃饱穿暖就行;上学时你们说好好学习就行;毕业后为了女儿的工作你们却不知如何是好。2008年我得知可以报名参加大学生西部志愿者项目计划时,我第一时间给你们打电话,“我要当志愿者”。你们很激动,非常坚决地支持我。一年的志愿者生活让在农村长大的我更进一步认识了农村,让我感觉到基层人才队伍的欠缺,农村更需要大量有知识的青年。

  本以为回到家乡,乡里乡亲的,我可以轻轻松松地胜任各种工作,应对各种问题,但是却忽视了实际情况。我们村是典型的山区半山区,主要种植烤烟、水稻等农作物,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烤烟。我刚上岗时,正赶上烤烟收购,这是农民最关心的一个环节,烤烟栽出来了,大家都想着卖个好价钱,每逢收烟时村民们都说:“栽烟不难,卖烟难啊!”然而,因为我在村委会工作,就有一些村民说起了闲话:“你家姑娘不是在村上么?你们家的烟肯定好卖啊!今年又卖好价钱啊!”这些不好听的话,接二连三地传到了我这里。我知道你们听到这话时的心情,因为这根本就是无中生有的事啊!但是,为了女儿的工作,你们还得放下手中的活和村民们解释:现在都是封闭式收烟了,关键是自己的烟要好,好烟什么时候都能卖出好价钱,不存在什么“人情关系”。你们还热情地帮助村民们出点子,化解他们的心结。你们受了委屈,不仅没有一句怨言,反而帮助我化解了矛盾!爸爸妈妈,我非常感谢你们!

  2010年,面对百年一遇的大旱,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上级党委政府给予了大量的扶持救助,抗旱救灾粮也大量向我们村倾斜。统计灾情时,谁家都想扩大面积,无非是想多领一些救灾粮。然而上报的数字,不可能超越村里的耕地总面积呀!我有些不知所措,你们得知此事时,把我们村说话做事最有威望的老人召集来,把事情讲清楚后,请他们领着我一起去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这件事,让我学到了做农村工作的经验和方法,尤其是在一些矛盾纠纷面前,该如何说话、做事,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化解纠纷。

  我们村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比较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村间道路硬化、沟渠灌溉等,都涉及到让路的问题,矛盾纠纷接踵而来,让村委会干部忙得不可开交,如果纠纷解决不好,这些项目就难以落实啊!农村人啥都不爱,就爱这几亩土地,涉及到自家利益的怎么都不肯让。你们一听,跟我说:修沟筑路是好事啊!该让的就让,没事的,哪里需要让就说,我们做得到的。后来,你们把家里的畜圈路改了道,还试着去说服村里人。我知道,你们所做的这一切,既是支持村上的工作,也是为了女儿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010年4月,村党组织换届选举,我以高票当选为村党总支副书记兼文书,我担心自己胜任不了这份工作,毕竟我经验不足。在我犹豫的时候,你们却说:“孩子,没事的,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你们的鼓励,让我有勇气担起这个重任。此后,我经常奔忙于镇上和村委会之间,几乎没时间帮家里的忙。而你们却说:“家里的事情不用你操心,我们会处理好的,你只要把你的工作做好就行。”

  不管什么事,你们处处为我考虑,从不拖我的后腿,从不为难我。现在国家政策好了,尤其是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的惠民政策更多,有些人就趁机钻空子,拉关系牟利益。又到办低保了,到家里和村委会找我办低保的人很多,甚至有人说:我们拿的是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只要你把我们的名字填上就可以了。这话谁听了都很恼火啊!农村低保是国家对生活无保障和特殊群体的困难家庭给予的补助,而你们是县上直接列入特殊人群、一直都享受低保待遇的,你们看着我办理这事有点不方便,商量后就直接退出了。爸爸妈妈,你们为了支持我的工作,放弃了自己的应得利益,为了女儿的成长舍弃的太多了!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呢?

  女儿:李加芬

  2011年9月13日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