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70年 晒照片讲故事 | 很快,就要第四次搬家了
2019-10-11 09:44: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云南省云龙县诺邓镇龙飞村副书记 马江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编者按 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桑巨变。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本报开设“礼赞70年 晒照片讲故事”专栏,面向广大乡村干部征集有故事、有温度的照片,和万千读者共同见证衣、食、住、行以及教育、医疗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用一张张浓缩着时代印记的照片,礼赞新中国70华诞!

 

 

1994年,马江(左)两岁时随母亲进城,在父亲住的篱笆房里和小伙伴合影

 

 

  我是一个90后,出生在农村,后来跟着打工的父亲进城。我家的住房故事,折射了社会的发展变化。

  用我妈的话说,她是被我爸口头承诺的一套“房子”骗进家门的。

  我的老家在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诺邓镇象麓村。我爸16岁就辍学了,干农活、打零工,吃过很多苦。1987年,我爸21岁时,就想进城碰碰运气,找份相对稳定的工作。真的很幸运,他考进了云南公路局桥工大队,成了一名桥梁建筑工。

  一向本本分分的我爸,谈对象时为了讨得我妈的欢心,居然“行骗”了。他怕我妈嫌弃他“没房子”,忽悠说“很快就到大理市里买房,过上城里人的生活”。看到我爸这么有“上进心”,我妈同意处对象了。1991年,两人结婚。第二年,生了我。

 

 

马江家的祖宅

 

  但父亲的承诺迟迟没有兑现,我跟我妈住进了老家年久失修的老宅,用水得去河边挑,有个旱厕是人畜混用的。我妈以“不堪回首”评价那段生活。

  1994年,我妈带着两岁的我,进城和我爸团聚,父亲分到了一间很小的竹篱笆房。什么是竹篱笆房?就是打下四根木桩,四周用编好的竹篱笆将柱子围住,竹篱笆间的缝隙用报纸糊个三四层,到基本不漏风为止。房顶铺上防水的油毛毡。这样的房子不仅遮风挡雨有困难,还出过险情,1996年丽江发生地震,我们在金沙江边的篱笆房被震塌了,我妈抢在房塌前把我救了出去,抱着4岁的我嚎啕大哭。

  也就在那一年,我爸我妈下定决心:借钱也要在城里安个家。那是一套两居室的房改房,50多平方米的平房,采光、通风都不好,但比起竹篱笆房已经是天壤之别了。搬家那天,从来滴酒不沾的爸妈喝得酩酊大醉,我也兴奋得一夜没睡……随后几年,我家陆续添置了些“值钱物件”:先是沙发,然后是彩电、电话机、电冰箱、洗衣机……

 

 

2019年9月,作者(左)在现住的房子里和当年那位小伙伴相聚

 

 

  转眼到了2015年,我大学毕业了。爸妈拿出所有积蓄,还找亲友借钱,买下一套更大的房子。多大呢?70平方米。是一栋四层小楼的一楼,也是二手房,但舒适度与之前的平房不可同日而语。

  2015年底,我看到云南选聘大学生村官公告,就想辞去在杭州的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回老家当大学生村官。“你要多挣钱,帮家里还债”“到农村当村官能有啥出息?!”亲友们纷纷劝阻我。关键时候,还是爸妈力挺我:“孩子有他的理想,理想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2016年,我被录用为云龙县诺邓镇龙飞村的大学生村官。为了方便下村走访,为群众办事,我买了一辆七八手的小轿车,自掏腰包加油,一年到头实在存不下钱。对此,爸妈总是宽慰我:我们都是农村出来的,知道乡亲们的苦,你帮大家多做好事,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就行了。

  在龙飞村工作的3年来,我除了春节回家,几乎放弃了一切节假日,反复往农户家跑,登记房屋信息、发放各类补助……几年来,村里易地搬迁39户135人、完成危房改造68户227人……全村的危房户都住上了安居房。

 

 

马江和母亲国庆假期选新房

 

 

  前两天,我妈郑重地把我喊回家:“有件大喜事要告诉你!”原来,我家所在的沙河埂片区被纳入了大理棚户区改造项目,我们这一片老房子都要拆掉,将来再原地回迁住新楼。这段时间,爸妈都很亢奋,到处找人打听消息,还大老远地跑去看改造后的楼盘模型,时不时向我透露“内部消息”:“层高31层,带电梯,抗震8级,绿化30.23%,还带地下车库呢!”

  从“有房住”到“住好房”,从老宅子,到工棚、平房、不带电梯的楼房,再到带电梯的高楼……我们家洗脚上楼,越住越高,越住越美。我爸说,真的不敢想象。

  我也憧憬着那个高耸入云的幸福“新家”。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