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有关编纂村官志的消息,在绍兴诸暨上下广为流传。
诸暨市委办副主任、史志办主任屠永生说,给村官写志,在诸暨乃至全国来说是一个首创。
绍兴市委常委、诸暨市委书记钱三雄对编写《诸暨村官志》给出了一个很朴素的理由:村小舞台大,官小责任大,让做得好的村官流芳百世。
首次出现在全会报告中
“志”:记也,永志不忘。
一直以来,人们对史志、地方志等并不陌生,但村官志,确实是一件很新鲜的事。
今年7月18日,诸暨市委十五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钱三雄在报告中铿襁有力地提出:要给村官写志。
这一新名词,由此很快在当地广为流传。
钱三雄把编纂村官志写进全会报告,并不是心血来潮。
据了解,诸暨113万人口,共有502个村(社区),当前村干部队伍建设中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着农村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据不完全统计,每年80%至90%的群众信访都来自于村居,而其中80%的问题其实都可以在村级层面得到解决。
为什么要编写《诸暨村官志》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
这句农村广为流传的顺口溜,从侧面证明,一个村工作搞得好不好,各项事业发展得快不快,与村干部的素质高低有直接关系。
如何引领村主职干部(包括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干净干事、公平公正、担责担当,建设新农村?给村官写志的想法即由此诞生。
记者了解到,《诸暨村官志》入志对象是诸暨全市新一届行政村(居)书记、主任。修志主要内容为村级管理五件事(“三资”管理零违规、“四不”承诺零突破、“四违”现象零容忍、村级工程零投诉、村级公务零招待)简介;镇乡(街道)所属村(居)书记、主任名录;任职承诺情况;届期内主要事迹和所获荣誉;因什么原因停职或受到相关处理等处分情况。
据悉,《诸暨村官志》将根据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时间,每一届组织编写一本,编写完成后,将印刷上万本,发放到各级层面。为保证编写工作的顺利开展,诸暨还专门成立《诸暨村官志》编纂委员会。
给村主职干部戴上“紧箍咒”
据诸暨市史志办负责人介绍,《诸暨村官志》主要是围绕“村级管理五件事”,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述全市届期内村主职干部的工作得失,运用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办法,激浊扬清,褒善贬恶,推动村干部明荣知耻,做到“硬、实、公、廉”,为推进村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历史借鉴。
诸暨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诸暨村官志》不仅记录优秀的村官,一些反面典型也同样记录,“今年以来,诸暨全市共有16个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因违反制度而受到辞职、免职和停职等处理。这些人的过失同样将客观真实地入志,留传后世。”
编纂村官志,大家怎么看?
诸暨市店口镇店口社区书记陈荒:
老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村干部干得怎么样,村民心里最清楚。要是工作做得不好,犯了错误,那可是永远无法抹去的“污点”,以后怎么有脸面面对子孙后代。
诸暨市浣东街道高湖村村委会主任俞祝林:
这有点严,对我们有压力,但反过来更是动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
诸暨市安华镇镇党委书记郭伟峰:
自身正不正,关系到能不能取信于民,村主职干部是农村工作的“领头雁”、“掌舵人”,他们工作好不好,就意味着一个班子工作好不好;编写村官志,就等于给村主职干部戴上“紧箍咒”,激发他们齐心合力、为民干事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发挥“领头雁”、“掌舵人”的作用。
大唐镇党委书记徐洪:
通过村官志的编写,将健全村干部管理监督机制,有效消除了村干部管理监督上的盲点,迫使村干部有所作为、积极作为,将有力促进村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王猛、俞燕、杨春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