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村务智库> 正文
“天下第一村”掌门人吴协恩的睿智心得
2014-08-01 10:43:00

 

  
 

 

  编者按 在不久前召开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上, 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江苏省无锡市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的讲话,引起了与会200多位大学生村官的浓厚兴趣。他们想更多地了解,吴协恩作为“中国十大杰出村官”,是如何接过老书记吴仁宝的接力棒,续写“天下第一村”辉煌的?在改革创新、转型发展、村务治理等方面又有哪些独到的见解?

  为满足大学生村官的需要,本报约请华西村党委宣传科的同志从吴协恩书记近年来的报告、讲话和访谈中,搜集整理体现吴协恩书记个性特点的创新妙语。从中感悟他在实践中思考,在体验中感悟,在发展中创新,在思辨中进取的心路历程,使他个人的真实体验、睿智心得和智慧真谛成为全国大学生村官朋友共享的财富。从而进一步增强扎根农村的信心,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

  吴协恩

  1964年4月出生,1982年入伍,1986年3月回村工作。现任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会长,江苏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江阴市委委员,华西村党委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集团公司董事长。吴协恩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中国十大杰出村官、中国农村新闻人物、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全国农村时代新闻人物、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修身篇

  向老书记学习 这个世界上,只有极少一部分人是思想的创造者,绝大部分人是思想的追随者。老书记可以说是一个思想的创造者。向老书记学习,一要在思想上学,让心胸更开阔;二要在行动上学,让事业更有为;三要在奉献上学,让境界更宽广,通过学习与实践结合、自省与对比结合、讨论与思考结合,更加丰富我们的思想,更加明确我们的方向,更加坚定我们的信仰!

  向前看和回头看  常言道:“举一而反三,三思而后行”。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多思考、多总结,既要“回头看”,又要“向前看”。“回头看”是为了铭记教训、未雨绸缪;“向前看”是为了振奋精神、开拓进取。

  我的工作心态  对于华西的未来、村民的期盼,任何时候我都是怀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在工作。特别是面对责任时,一定要有泰山压顶之感:既对上面负责,也对下面负责;既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既对个体负责,也对集体负责;既对今天负责,也对将来负责。

  群众篇

  群众路线的内涵  党的群众路线,贵在以民为先。我们学习老书记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老百姓。当然,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经济不发展,再怎么服务群众也难有实效。我们要实践好群众路线,就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

  服务群众的方式  既要紧密联系群众,让群众反映心声;又要充分依靠群众,让群众当家做主;更要全心奉献群众,让群众体会幸福。群众所反映的,只要是合理、合情、合法的建议或需求,目前能做的我们马上做,有难度的争取做,暂时不具备条件做的等待机会做。

  “脑袋”比“口袋”更富有   经济发展、村庄变革的终极目标,是让村民有更好的生活和更高的素质。如果经济上去了,村庄富强了,人的素质却没有跟上,这样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就像老书记过去讲的,华西达到了社会主义中级阶段,如果人的思想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那“口袋”富是富不长久的。现在的华西人应该做到精神比物质更丰富,“脑袋”比“口袋”更富有。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点,我们一手抓服务,一手抓促进。抓服务,就是加强服务为民,对村民更用心,对职工更关心;抓促进,就是促进思想统一,通过联户教育一如既往地抓下去,抓住重点、抓出成效。

  信念篇

  “乘凉”与“晒太阳”  以前我是大树底下好“乘凉”,现在我不得不出来“晒太阳”。晒好这个太阳,就不能再用过去的方式做现在的事情。世易时移,时移势异,变法宜矣。晒好这个太阳,就是每个时期都有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式,如果现在还坚持用老一套,那就不是老一辈的错,而是年轻一代的错。当然,该“乘凉”时还是要“乘凉”,老一辈践行的艰苦奋斗、团结奋进的精神,我们要一如既往地继承和发扬,这是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的精神。

  变与不变 华西村在今后的发展中,有些必须变,有些不一定要变。要变的是方式和方法,不能变的是道路和信仰;要变的是能力和创新,不能变的是根基和底线;要变的是体制和机制,不能变的是责任和使命!华西50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必须做到有坚守、有原则、有方向的变,这样的变才是华西特色、中国特色的变。

  变通的智慧 不管是发展经济,还是人际交往;不管是村庄治理,还是企业管理,就像是打仗,正面打不过去的时候,就想办法绕道侧面继续打,换换视角,变变思维,变则通,通则久,通往罗马的道路千万条,总能打赢这场仗。但如果一味死守教条,不懂变通,碰上的就是铜墙铁壁,怎么打都是打不过去的!

  有问题不要紧 发展不可能没有问题,关键是对待问题的态度。如果说看不到问题是最大的问题,那么对问题没有办法就是最可怕的问题;如果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那么解决问题就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深化改革、提升发展的机会。所以,有问题不要紧,要紧的是如何来认识和改正、如何来防止和规范。为此,我们总结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客观务实,既要讲好的,也要讲不足;既要讲成绩,也要讲问题;既要讲经验,也要讲隐患。讲好的,是为了鼓舞干劲;讲不足,是为了头脑清醒。好的,要再接再厉争取更好;不足,要想方设法整改提高。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