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推进村庄建设——不只是“村容整洁”,还要改善村民的生活及生产条件。不论是个人出资建造住房,还是村集体和政府出资投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如何使投入到村庄建设的资金发挥出最好的社会效益?答案是:先规划,后建设,而且必须把村庄建设规划做得科学、超前、管用。
规划先行是先进村创建美丽宜居村庄的成功经验。不久前,笔者曾去荣享“中国十大名村”、“全球生态500佳”称号的浙江省奉化市滕头村参观,感觉村庄很美,村民的居住环境和住房质量很好。村民住房虽有单体别墅、联体别墅、多层电梯套房三类,但三类住房都各成片区分布,同类住房朝向一致、高度一样、式样外观近似、楼间距适当而又匀称;村内所有管线入地;每幢房子的南边都有一块栽种花卉果木的庭院;村内道路呈方格线状纵横连通,每幢房子的四周都有人行小道或较宽阔的机动车道,所有村道均已硬化、亮化、绿化。滕头村的住房之所以建得整齐、美观和配套设施完好,其基本经验就是规划先行,在村民普遍、大规模地改建和新建住房之前,村里就先行制定出几十年不落后的村庄建设规划,然后由村里分期分批地统一建造住房,村民按成本价购买。
规划先行也是村庄建设先行地区的前车之鉴。在经济较发达的浙东农村,在渐进式推进村庄建设中也走过一些弯路,造成了一些浪费。其主要缺失是:其一,为偏远小村花大钱投建基础设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县(市)和乡镇政府花费大量资金为一些偏远小村通电、通自来水、通公路等,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那些偏远小村的住户逐步外迁,有许多小村在近几年组织实施的移民下山、撤村并点中已整村拆除,因而回头审视,当年为其通电、供水、造公路等所投入的大量资金差不多成了浪费。其二,有新房而不见新村。部分村庄建设无成文规划,村级组织对村民建造住房没有全村统一的建设规划予以引导和管控,致使村庄内虽有许多幢装修现代化的新楼,单体看外观优美,但全村整体看却仍然乱糟糟的——诸多住房摆布杂乱、朝向各异、高低不一、式样千差万别,村内道路仍然窄小、曲折。
规划先行值得村庄建设后进地区重视。最重要的是抓紧编制好村庄建设规划:一要规划好村庄的撤并、保留、扩大或拆迁与否;二要确定居住、生产、服务、休闲等功能区块的布局,以及村庄建设用地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衔接;三要规划好村内道路、防洪沟渠、污水收集管道、供水供电管线、村级综合性服务中心、村民健身公园、公厕、垃圾收集点、污水集中处理池以及需求逐步增大的村级公用停车场的摆布;四要将村民建造住房的选址、朝向、高度、式样、间距等作出若干统一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