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村务智库> 正文
发展循环农业,专家教你怎么做
2012-06-15 12:00:00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之一,资源约束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是一种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模式,是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方式。为详细了解有关循环农业的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季昆森。

  记者:从2006年至今,五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要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可见循环经济在农村有着广阔的前景。请您谈一谈在农村发展循环经济有什么样的意义?

  季昆森:农业在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耕地减少、淡水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问题,农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我国耕地、淡水等资源总体紧缺,人均耕地只有1.41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在耕地数量减少的同时,土壤被污染、有机质在下降;人均淡水资源不足22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灌溉利用率仅为45%,比世界先进水平低30个百分点左右,水源普遍受污染。因此,在进一步增加农业投入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生产方式的转变。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提高农业资源产出率,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再生利用产出率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抓住了这个关键点,也就抓住了根本,抓住了要害,使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能够持续利用,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农业发展。

  现代循环农业不仅是第一产业的循环,而应是一二产业融合的循环,一三产业融合的循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循环;不仅是种养业的循环,而应是种植业、养殖业、微生物产业之间的良性循环。

  总之,发展现代循环农业是牢固树立农业基础地位,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应对气候变化,从源头保障农产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落实民生之本,确保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根本之道。

  记者: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请您介绍一下科技在发展现代循环农业中的作用。

  季昆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选择科研创新成本低、效益高、环境友好,适应不同类型农村地区亟需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和推广节约能源资源、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农业废弃物再生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等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要着重加强以下课题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推广:1.提高农业资源产出率,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再生利用产出率。2.农产品及其副产品深度加工技术研究。3.以微生物产业为中心的新型工业化农业的研究。4.沼气系统技术及其残留物的利用研究。5.不同品种、不同地域加强良种、良法、良田等系统创新、综合配套技术和管理措施的研究和推广。

  记者:随着市场的变化及科技的进步,现代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

  季昆森:我国传统农业的循环思想早已有之,人畜粪便及草木灰还田、稻鱼共生、桑基鱼塘就是典型的循环农业,使我国农业几千年来得以可持续发展。

  1998年循环经济概念引入我国后,人们一方面用循环经济原理总结、提升已有生态农业模式,一方面自觉地发展循环农业。许多循环农业典型经验表明,养猪、养牛本身赚不了多少钱,还污染了环境,而把猪、牛粪便尿液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循环再生利用,其效益有时超过养猪、养牛本身。如“林-草-牧-沼-菌-肥”,“果树枝、蚕桑枝粉碎 麸皮-香菇、黑木耳、灵芝-菌渣肥”,“猪-沼-粮(菜、茶、果、渔)”等。

  此外,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各种专业技术经济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组织来推行循环农业,也是一个创新。不少协会是跨地区、跨省的,通过举办全国性培训班,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并在全国各地建立联合示范点,整体对外销售、开拓市场,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记者:我国区域范围大,山区和平原的发展形式也是各具特色。就山区而言,该如何因地制宜推动现代循环农业的发展?

  季昆森:山区和平原不一样,不同地方的山也不一样,就是同一个地方的山有时也不一样,要因山制宜。

  一些山区乍看起来生态良好,郁郁葱葱,实际上生态环境脆弱,把树一砍恢复起来很困难。乱砍滥伐容易造成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山区要探索一条不砍树、少砍树也能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

  要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转向靠山养山、养山吃山,靠水养水、养水吃水。把自然界良性循环的生态规律引入到整个经济运行的大系统,这是更高层次的循环经济,是在山区建设“两型”社会的根本要求。

  植树造林,林种树种的选择要做到五性:生态性、适地性、经济性、需求性、观赏性。关于生态性,一要针阔叶混交,乔灌草花藤科学搭配,否则单一树种容易发生病虫害;二是不同树种对雨水吸纳量和水分涵养量差距很大。在一个地方种树种草,首先要弄清这个地方特别是山区的生态原貌,要根据原来植物生长的特点、规律来选择树种草种,科学合理地种树种草,通过退耕退牧来还林、还草、还水,最根本的是还生态。一个地方原来没有的树种、草种,要看它的适应性,看它是否带来不良后果。在南方山区封山育林是恢复植被的好办法。

  山区不同海拔高度、气候、土壤、地质母岩,不同生物品种可开发成不同的特色优势产品。山区生物品种多样性形成产品多样性,可适应人们需求变化的多样性。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深入研究、发掘、提高山区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和产出率。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