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村务智库> 正文
村官被借调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2012-07-13 12:00:00

  去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徐双敏教授对华中某省大学生村官现状作了调查,结果发现竟有60%的村官不在村。调查还发现不在村的村官主要是被基层政府截留。那么,如何看待“村官不在村”现象?又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予以纠正?

  我以为,目前大学生村官就工作状况而言,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除协助村两委工作外,在村(社区)有自己的产业或项目,努力带动群众致富;第二类,参与村两委分工,为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创新社会管理建言献策;第三类,由于某些原因,既没有自己的项目又没有管理项目的村官。其中第一类村官“留得住”,最终会扎根农村,献身基层。第二类村官在工作过程中服务了群众、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办事能力,这些村官经过几年的历练,练就一身本领,回到社会可以成为“弄潮儿”。这两类村官因为在村(社区)里有自己的位置,他们不愿意被借调,基层政府也不会强硬地调用他们。第三类村官则是村官管理的难点,他们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往往成为基层政府抽调借用的对象。

  要改变村官被借调的现状,就必须在村官管理机制上进行探索和创新。

  第一、对于基层组织而言,首先要积极营造村官干事创业的平台,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和考核措施,保证村官下得去、有事干、找事干。其次要探求合理的调用原则。适当的借调对村官是有好处的,可使村官开阔视野、熟悉各项政策和行政体系,但若长期被借调,基本与所在村脱钩,这就违背了选聘村官的原则,所有村官必须以所在村为重,严禁长期借调。建议制定借调的最长时间和借调人员的轮流次序来保证公平合理,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村官管理的科学化。

  第二,对于村两委而言,首先要敢于信任大学生村官。有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是下村“镀金”的,把他们置之高阁;有的村干部把村官看作孩子,不相信他们能做出实事来,这无异于将一盆冷水泼向村官火热的心。所以村干部要信任年轻的村官,放手让他们干事。其次要乐于帮助村官。有些村干部对村官做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闻不问,对村官的心理动态也不关心。这就导致大学生村官因不被关心而不愿意多做事,还会影响大学生村官与村干部的关系。所以村干部要乐于帮助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上要“传、帮、带”,在生活上要多关心、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团结的班子。

  第三,对于大学生村官而言,首先要明确定位,严于律己。始终铭记做村官是自愿的,来到农村,服务“三农”三年,也许各地在公务员招考上有些政策性的倾向,却并非到服务期满一定能成为公务员。因此应该告诉自己,不管三年之后结果如何,我无悔!其次要乐于奉献。选择了村官就意味着奉献,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只有个人前途与祖国前途联系起来人生才有意义。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优秀村官将自己的经历拿出来分享时,有快乐也有痛苦。而他们之所以成功,也就是因为他们不计较苦乐得失,一心奉献。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团风镇成家咀村书记助理柳黎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