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宜良县针对大学生村官“人岗不匹配”问题,采用“1234”工作法组织2015年新聘用大学生村官公开自主选岗,探索从“源头”破解问题。
“一个布局”搭建平台。优化岗位布局,按照“有利于基层发展、有利于党建工作、有利于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三个有利于”原则,结合城区、近郊、山区均衡分布,服务型党建示范点、软弱涣散党组织、扶贫开发重点村(社)多点选派的要求,科学选定30个待聘岗位,为拟聘村官提供实践内容多样、实战空间广阔的锻炼平台。
“两个提前”主动服务。一是提前公示岗位。选岗前,在宜良之窗网站公示岗位,让拟聘用村官预先了解岗位信息,为充分体现个人选岗意愿给予时间和空间。二是提前分析预判。县委组织部根据拟聘用人员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学历、专业等信息,对照岗位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民族结构、交通区位条件等情况,进行匹配度对比分析,预判每名拟聘用村官匹配度高的岗位,积极提供选岗意见建议。
“三方监督”严格程序。在县委组织部和县人社局牵头组织选岗工作的基础上,县人大、县政协、县纪委派出工作人员全程参与。充分发挥人大机关“法律监督”、政协机关“民主监督”和纪检机关“纪律监督”作用,通过“三方监督”确保选岗程序严谨规范。
“四环相扣”提升实效。召开全县2015年大学生村官选聘公开选岗暨合同签订会。首先,安排拟聘用村官现场查看《宜良县地图》,由各乡镇(街道)工作人员分别对各选派点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并现场回答提问。其次,由拟聘用村官根据选聘考试综合成绩排名依次进行现场选岗并签字确认。再次,组织拟聘用村官现场签订《聘用合同》,正式定岗聘用。最后,由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有关负责人对新聘用大学生村官进行上岗培训。
通过采用“1234”工作法,既保障了选岗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又尊重了大学生村官自主选择权,使大学生村官选岗“深思熟虑”,聘岗“心舒气顺”,上岗“胸有成竹”,有效破解人岗搭配不合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