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县采取定职责、定帮带、定管理、定考评的“四定”措施,确保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下得顺、融得进、留得牢、干得好,着力激发大学生村官工作活力。
一是定职责,建立岗位责任机制。根据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和特长,把他们安排到最适合、最能发挥作用的分管工作岗位,独立分工负责一个条块工作,引导大学生村官当好政策宣传员、决策参谋员、农技推广员、矛盾调解员、远教辅导员,在处理具体村务中提高工作能力。推行“双诺双评”制度,年初由大学生村官就年度工作目标和分工岗位职责,向镇村两级党组织和本村党员群众作出公开承诺,年终由镇党委、村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对其履职情况分别进行述职测评,并提出评议意见,测评结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
二是定帮带,建立教育培养机制。县委组织部对每一批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进行岗前培训和任前谈话,促使其尽快进入角色,融入农村基层。健全完善乡镇党委委员、村党组织书记与大学生村官“2+1”结对帮带制度,使其尽快熟悉村情民意,承担具体工作。县委党校每年举办1期大学生村官专题培训班,围绕法律法规、农业科技、市场营销、基层组织建设等多方面知识开展专题培训,帮助大学生村官掌握农村工作方法,激发艰苦创业意识,在创业实践中提高大学生村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与水平。
三是定管理,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健全完善大学生村官纪律考勤、信息报送、工作联络等日常管理制度,要求大学生村官每天记写工作日志,每月进行工作小结并上报一篇记录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的影像、书画、诗歌、散文等创作资料,每季度填报《工作实绩报告单》和季度工作总结,每年上报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文章。每个镇确定1名大学生村官作为联络员,负责本镇大学生村官的组织管理,及时互通信息,加强工作交流。
四是定考评,建立激励奖惩机制。村党组织根据大学生村官日常出勤、工作绩效及群众反映等情况进行日常考核;镇党委根据工作实际表现和完成情况,对照目标管理责任书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考评;县委组织部采取召开座谈会、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方式,每年度组织一次实绩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推荐报考公务员、选调生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政治素质好、适应工作快、创业意识强、作用发挥好的大学生村官,及时吸纳进入村“两委”班子,列为乡镇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2008年至2013年分配我县的大学生村官共62名,已考录选调生8名、公务员12名,转为乡镇事业编制干部7名。2011年至2012年选聘在岗的21名村官在2013年底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全部进入村“两委”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