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组工在线> 正文
江苏泰州市培养“服务型”大学生村官
2013-11-11 16:09:00

  近年来,江苏泰州市以培养“服务型”大学生村官为支点,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机制,切实把服务作为大学生村官必备的意识和能力来培养,着力锤炼一支服务意识强、服务素质高、服务绩效优的大学生村官队伍。

  “四项制度”管出安心服务好村官

  该市从制度规范入手,出台了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的“四项制度”,即驻村制度,对考勤、请销假、离任等作出严格规定,要求不得随意借用大学生村官,确保其安心工作;分工制度,明确每人至少分工一条线工作、负责一个村(居)民小组,提倡把为民办事全程代理、群众性文体活动等工作交由大学生村官主抓,赋予实岗实职进行“压担式”培养;工作记实制度,实行每日一记,还原履职过程,实现日常化、动态化管理;监督制度,采取目标承诺制形式,公开亮目标、亮责任、亮举措,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四项制度”的出台,赋予大学生村官实实在在的岗位和责任,搭建了广阔的服务平台,让他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海陵区整合大学生村官资源,区级层面组建政策宣讲团、空巢老人关爱团、留守儿童教育团等综合服务团,镇级层面组建服务中心站,村级层面组建爱心服务岗,形成大学生村官“团、站、岗”分级服务体系。

  “补差式”培养让服务能力升级

  该市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拓展差别化培养路径,补强大学生村官能力“短板”。

  从全市筛选出33个实力强、支书强、基础好的村,采取“师徒制”形式设立“培养工作室”,联系培养周边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分批“进室”跟班一个月,接受支书导师的面对面指导,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和基层领导艺术。建立“AB”培养套餐,供大学生村官自主择训。A套餐为农村管理类,内容以基层组织法、三农政策法规、农村工作方法等基层领导干部必备知识为主;B套餐以高效规模农业、村域特色产业培植、乡村文化建设等农村发展转型知识为主。同时,采取“异岗化”实训,推行“1+1”培养模式,每名大学生村官安排一次到镇级机关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挂职锻炼,到信访维稳、征地拆迁、项目审批等综合岗位进行轮岗实训,帮助他们熟悉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规范性。

  近期,该市还成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学院”,按照不同创业阶段的特点,分普通班、高级班、提升班进行“递进式”培养,重点培训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创业项目提档升级,采取虚拟演练、头脑风暴、角色扮演、创业沙龙等多种形式进行实训。同时,运用现代化手段,建立融在线培训、集中交流、产品展示和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网络创业学院,进一步推动网上创业。目前,全市大学生村官已创办482个项目,独资项目153个,共吸纳资金4.79亿元,带动就业近7000人。

  实绩评价构建长效服务机制

  该市突出群众导向和服务导向,实施“双考三评双用”的实绩评价激励法,以建立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双考”即量化考核指标,重点突出考核发展业绩和服务业绩;“三评”即坚持在考评方式上走群众路线,采取上级领导点评、同级班子成员互评、基层群众和服务对象测评的方法,客观考评工作实绩;“双用”即对大学生村官实绩综合考评结果,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落实激励政策,采取“涨报酬”、“进班子”、“提职级”等措施,开启大学生村官职业化管理道路。近三年来,全市已有46名大学生村官走上科级领导岗位,115人走上村党组织书记岗位。

  为防止少数人出现“混日子”、“守摊子”等不良现象,该市建立大学生村官刚性淘汰机制,对凡因违规违纪、考核排名靠后、村民“直评”村官满意率不足三分之一等情况的,一年亮“黄牌”,两年亮“红牌”,强化正负双向激励,促使大学生村官队伍始终保持张力和活力,构建服务长效机制。

  “这里的土壤最肥沃,农村最能培养人;这里的舞台更广阔,农村最能成就人。”获得该市首届创业大赛桂冠的大学生村官张杰在日记中写道。经过基层的磨炼,在泰州,一批又一批像他一样的大学生村官逐渐成长起来,成为服务基层的中坚力量。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毛戴军 梅国华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