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通路兴产业 山村面貌大变样
2021-10-28 17:03:00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贵州省余庆县大乌江镇马龙村第一书记 秦松

  秦松(左)到村民家了解生活用水入户的情况。

  金秋时节,沿着一条蜿蜒的公路前行,便可瞧见贵州省余庆县大乌江镇马龙村。村庄内一条条水泥路连通家家户户,农家院落干净整洁,田野山间稻谷、茶叶、果蔬飘香,收获季节的清秀之美扑面而来。

  2017年3月,我主动申请到马龙村担任第一书记,从县城出发,我走过国道、县道、乡间小路,到达马龙村的最后一段是泥泞不堪的小路。山高坡陡、地广人稀、居住分散是我对这个贫困村的第一印象。

  驻村之初,我挨家挨户上门访问村民,发现村里面居然有12个村民组660户群众没有安全饮用水,有的人家是缺水源,有的人家是因为缺取水设备或基础设施损坏,全村通水率不足50%。同时,该村多是泥泞小道和断头路,群众买东西都是靠肩挑背扛,种的粮食、养的猪牛也因为不通路卖不出去。

  “我们都是白天干活,晚上挑水,桶都不晓得摔烂了多少只。”“房前屋后的竹子长得好,但是运不出去,我们只能拿来当柴烧!”通过走访我发现,村民家中的生活用水都是到坡底去挑,然后沿着陡峭的石梯子一步一个台阶上行,往返一次最少都要一个小时。

  我知道,基础设施不建好,想过上好日子很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我与村“两委”共同协商,一户户研判,确定了立足实际、因户施策的破题思路。大伙帮着找水源,建设取水设备,基础设施破损的,该修修该换换,一定要让群众用上自来水!没有资金修路我们就去争取,有群众不支持,我们就一户户上门做工作,我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

  之后的几个月,我四处奔走,找亲戚、托朋友、找各种相关部门寻求帮助,终于获得了价值60余万元的水管、水泵、电线等设施设备的支持,又争取到项目资金160万元,修建了蓄水池34个,铺设管网100多公里,解决了鱼汤坪、碗厂、楠木湾等村民组900多人的饮水难题,实现了安全饮水全覆盖。

  为了通路,我又协调相关部门和领导,争取到遵义市公路局的支持,获得了18万元帮扶资金。2018年初,道路整修工程正式开工,4月,通往岩上村民组1.2公里的“断头路”率先畅通。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先后争取资金860余万元,李子坪至岩上公路、马中岭至长冲公路、楠木湾至桐油寨公路……共修建通组公路40余公里,扶贫路32.4公里,一条宽阔的大马路沿山底攀爬,蜿蜒而上,把整个村寨、家家户户串联在一起,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

  我深知,基础设施只是提升马龙村村民生活水平第一步,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还得大力发展产业,拓宽群众收入来源。

  为了动员群众发展产业,我先后组织召开群众会、动员会、培训会108场次,又自购了一个大喇叭,每天用群众听得懂的乡音土话巡回宣传种植苦丁茶、脆红李的好处。

  在我们的宣传之下,村中的党员们率先行动了起来,流转了一些土地种起了苦丁茶,慢慢地产业之路越拓越宽,群众干劲越来越足。目前,村里已发展脆红李2380亩、苦丁茶3212亩,林下养鸡、鸭、鹅3万羽。

  为了让产业能落地,管得好,实现增收目的。我还采取了邀请县里专家到村“会诊把脉”、开展技术培训、组织村民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提升群众的管护技术,又争取上海对口援建帮扶资金350余万元,修建占地3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把收购商引到了群众“家门口”。

  “栽上几亩苦丁茶,用钱时候随手掐”。如今,这句话在马龙村家喻户晓。产业也让昔日的荒山、荒地、荒坡披上了“绿装”,为马龙村建起了“绿色银行”,群众也亲切地称我为“管水书记”。

  回望驻村的1500多个日夜,我把马龙村当成“家”,把村民当作“家人”,接水通路兴产业,领着全村人实现乡村美好生活。今后,我会带着全村群众继续奋斗,让马龙村绽放异彩。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