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峤山扶贫的“四石精神”
2020-08-04 09:56: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杨洪于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山东莒县峤山镇是省级扶贫工作重点乡镇,其东部大石头山区涵盖26个省级扶贫工作重点村,占全县省级扶贫工作重点村的46%、全镇的81.25%,是较为贫困的集中区域。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该地区所有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群众全部稳定脱贫,区域发展实现了山乡蝶变。

  试问山东莒县峤山镇东部大石头山区何以能实现山乡蝶变?穷山荒村何以能变成富美田园?来自于实践总结的经验、答案,最有说服力,那就是峤山镇扶贫工作中展现的“四石精神”。或许,这是峤山扶贫最令人铭记的硬核精神。

  一是金石可镂的信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自《荀子·劝学》,意指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这样的信念,对于扶贫工作尤其重要,因为扶贫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个信念。在峤山镇,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塑造了扶贫干部扎实的工作作风,无论是夙夜在公的镇村干部,还是倾情投入的驻村干部,都把扶贫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作来抓。面对着穷山荒村,镇村干部、驻村干部们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和意志参与脱贫攻坚,班子不行带班子,产业不行强产业、文化不行抓文化……他们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扶贫工作的目标,用日积月累的努力,一点点搬走压在大石头山区人民身上的“贫困大石头”。

  二是铺石成路的基建。“山地通不上路,地上留不住水”曾经是峤山镇东部大石头山区产业发展最大的现实和瓶颈,也是山地撂荒、群众“守着金山却吃不起馒头”的客观原因。为此峤山镇坚持基础设施先行,以党建为引领,以路、桥等基础设施为纽带,先后于2016年、2019年实施了投资6267万元的两期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扶贫项目,集中建设55公里生产路和38个塘坝等水路设施,一系列项目的实施,打通了片区内的路网、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彻底解决了群众生产难、生活难和出行难的问题,成为群众致富路、蓄金池。两期项目在省级绩效评价中均获得第一名,项目经验更是被编入中组部和国扶办组织编写的《脱贫攻坚》案例进行推广。站在扶贫环山路上,深思铺石成路的基建工程,展现了党员干部把阻碍发展的难点当工作重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工作目标的为民精神。

  三是点石成金的项目。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长远之计,是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关键支撑。峤山镇一方面做好山区土地治理,2019年,实施大石头河流域精准扶贫土地整治项目,改良38个村的耕地24452亩,新增耕地4073亩,播撒有机肥21700亩,使薄土地变成了高产田,行成“田成方、路成框、沟成网、林成行”的农田生态系统,为发展特色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发展规模种植,通过全域谋划、联片打造、规模经营,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独立经营、委托经营、村企联营、村村合营”四种模式,建设林果、小米、茶叶、大姜、榛子等5个千亩示范片,实现了石山变“金山”。同时,把旅游产业作为脱贫的重要支柱,围绕“央彩扶贫路”沿线建设了梁甫山田园综合体、陌上花开、绿荫综合体等16个连线景观走廊,实现了美景变“钱景”。回想脱贫攻坚路上建设的扶贫项目,不难发现,产业发展是群众稳定脱贫致富的最强保障,为群众谋幸福就要谋产业、谋发展,为民情怀落地到具体的民生事业和保障民生事业的项目上,才能给群众稳稳的幸福。

  四是滴水穿石的精神。在习近平总书记《摆脱贫困》一书中有一篇《滴水穿石的启示》,文末写道“我推崇滴水穿石的景观,实在是推崇一种前仆后继,甘于为总体成功牺牲的完美人格;推崇一种胸有宏图、扎扎实实、持之以恒、至死不渝的精神。”回想峤山镇近年来的扶贫工作,发扬的就是以滴水穿石韧劲抓脱贫攻坚的战贫精神。围绕着“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峤山镇扶贫干部们克服山区特殊的地域环境,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入手,从发展最需要破解的瓶颈入手,发扬愚公精神一件件的谋、一个个的干,通过一系列的扶贫措施,帮助群众搬走“大石头”,蹚出致富路。截至2019年底,峤山镇32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脱贫退出,11715名贫困群众全部稳定脱贫。特别是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情怀,更加勉励着峤山镇所有扶贫工作者们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