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间地头找准路子
2020-01-13 09:20: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高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坐在办公室里想不出鲜活的点子,多到田间地头走走,问题看得真切了,帮扶才能更加精准

  “扶贫嘛,只要找到合适的产业,致富能有多难。”至今,我还记得自己刚要去挂职时的踌躇满志。

  然而,到了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没多久,现实就给我浇了一盆冷水。原来设想的帮扶项目水土不服,无法落地。从哪里入手,我一时没了头绪,情绪也有些低落。

  想不明白就多去基层走走吧。一次,我去大山深处的几个村调研,山路蜿蜒曲折,不时能看到采蘑菇的老乡从树林里走出来。我招呼着老乡聊天,才得知这里早些年全民植树造林形成了大片的松林,每年秋雨过后就会冒出很多松蘑、红蘑,老乡们都会赶在这两个月采蘑菇贴补家用。采蘑菇是辛苦活儿,松林里松毛虫多,必须用头巾包裹得严严实实防止蜇伤。还得赶在清晨上山,9点以后,日头一大,菌盖张开就不值钱了,所以当地人都说采蘑菇是在和老天爷抢时间。

  入村后,到老乡家走访,看到地里晒着金灿灿的松蘑,墙上用绳子单独串着的是价值高、珍贵的红蘑。这些年,因为过度采摘,很多地方都看不到红蘑了,晒干一斤能卖好几百块钱。老乡说,“这一两个月采蘑季,每天能捡三四十斤野生蘑,能卖五六千块钱呢。”

  在城市生活久了,我知道这些纯天然野生的好东西很有市场。不过,老乡们捡的蘑菇大小不一,而且纯自然晒干颜色偏暗,卖相不够好,这些初级农产品拿到大城市,价格自然很难上去。

  一个念头闪现,能不能先从帮老乡把山货卖上价做起呢?接下来,我们请来北京的公司重新设计产品包装,组织老乡将蘑菇精选分级,统一烘干,定制出专门的野生蘑产品,作为消费扶贫产品再推广到北京。果然,产品广受好评,回购率很高。好菇卖上好价后,当地几个合作社又开始研究产品升级,提高野山菌的附加值。

  贫困地区往往有很多天然、健康的好东西,但大多朴实无华缺乏雕琢,欠缺的是产品意识和销路。作为外来的扶贫干部,我们要用自己的长处撬动当地优势,结合资源和需求,找到真正的发展路径。

  当然,坐在办公室里想不出鲜活的点子,要想看得清、摸得准,就必须靠调研获真知。如果不是进到山里,我就看不到老乡采蘑菇的辛劳,发现不了蘑菇的珍贵,也产生不了后续推动蘑菇走出大山的想法。干部多下基层调研,多到田间地头走走,问题看得真切了,帮扶才能更加精准。

  (作者为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挂职副书记)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