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村里人,誓让乡亲们过上舒坦的日子
2019-08-16 14:5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张玉婷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阳落村是我们苴力镇先锋村名下的一个自然小山村,那里有一名村支书名叫赵廷华,村民都习惯叫他的小名“老旺”,今年48岁。因为扶贫工作我常去阳落村,去的次数多了,总是有一个疑问在我心头挥之不去:一个昔日偏远贫穷的小山村,乡亲们何以放心地让他这样一个肢体四级残疾人当家16年之久?

  老旺初当组长

  落日西下,金黄的余辉恋恋不舍地留给了阳落村背后的大山,微风徐徐。阳落村夕照尤美。

  “家不是好当啊!”在村委会门外,我俩悠闲地坐在小马扎上。老旺呡了一口浓茶,“那是十多年前的事啰,我32岁,在老人眼里恐怕是毛都没有长全,他们也真是的,既想让我出头干事,又怕我干不好。我记得,当选村民组长的当晚,历任村民组长、老党员一个不落齐集在村头唯一的经销店里,说是要听听我想怎么干。”

  “会后,你拿到了一套广播器材,一本帐册,就这么多。”这事我听说过。

  那晚,老旺的舌头没了往日的灵光,并没有说出个所以然,于是,在的场人七嘴八舌转而鼓励老旺树立信心和决心。“老党员说,作为阳落村的一村之长还要舍小家顾大家,一定要以大局为重,这是前提。”老旺说罢又呡了一口浓茶,像村民的重托融化在暗红的茶汤里。

  老旺初战告捷

  在老旺心里,最得意的第一个集体项目是阳箐洞的农田恢复。别把组长不当干部,老旺视之为政绩。这是村民告诉我的。

  阳箐洞的农田在1986年被山洪冲毁了。民以食为天,自古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他召开了户主大会,“冲毁前这些粮田都是高产粮田,现在村集体无任何资金,为使工程顺利实施,土地上的青稞损失不存在任何的赔偿。”老旺址着嗓子大声喊着。不仅如此,阳箐洞的农田用水来自阳落箐头,也是全村农业用水和人畜饮用水的主要来源,但水量季节性变化很大,加之阳落村水利设施缺乏,控制调节水量能力低,常年供给不足,所以,农田灌溉缺水和农村饮水困难并存,供需矛盾较突出。阳箐洞的农田恢复,这等一举两得的好事,不会有村民反对的。老旺信心满满。新官上任,老旺初战目标选得蛮精准的。

  落日不屈不挠地把余光反射向天空,玫红镶上云朵的边缘,晚上7点的阳落村依然光明如故。

  看着老旺,我心领神会,这点小心事我懂。回忆中,一丝阴影从老旺眼里一闪而过。老旺想简单了,还是年轻,没经验,既便他土生土长在这里生活了32年。

  工程一开始就进行不下去,有极少老人家反对,阻挡这项工程。理由仅仅是涉及到了他家的稻谷和玉米,又得不到赔偿,想不通。“有一个老人家每天只要遇到我就对我烧纸火、磕头;更夸张的是有人竟提着斧头、拿着刀子阻挡工程施工。”老旺苦笑了一下,平静地说。

  老旺很无奈,但毕竟脑子灵光,老人们从小看着他长大,推他出来当头不是没有原因的。老旺无师自通自创了一种新的思想工作方法,他把老人子女一一请到村部,做通了思想工作,再让他们去做父母的思想工作。关上自家院门,看着电视、吃着饭,子女的话老人听进去了。其实老人都清楚恢复农田后的好处有很多:农田恢复后可以拓宽生产道路,有一条机耕路,以便于机械化耕种,到粮食成熟之际,可以直接用车从地里拉回,从而节省劳动力和降低劳动强度;恢复过程中也将整理出一条泄洪河道、一条庄稼灌溉沟渠,既可以避免再次被山洪冲毁的灾难发生,又可以直接引水到田间,给庄稼灌溉带来极大的方便;还可以减少水渗透,保障全村农田用水及人畜饮水源源不绝。

  结果是一年的工期,提前三个月就竣工了。一丝自得的神情留在老旺眼里。我知道,自此以后老旺肯定常常用这一招。

  村民告诉我,也是从那以后,阳箐洞的农田就像全是他老旺一家似的,老旺有事没事总喜欢走进阳箐洞的稻田,托起一把稻穗,看谷粒、观成色,不住点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老旺再战脱贫致富

  夜色不知不觉笼罩,自村部望去,四野朦胧,黑暗中温暖的光亮自屋内透出,星星点点,整齐的村舍剪影历历在目,沟渠依稀闪着清凉的水光婉转穿村而过,一阵晚风拂过,树影婆娑。感觉一种无声的感动从内心升起,温暖又充满形式上的愉悦感,就像落阳村蓝天、白云、青山、绿色田野散发出的缤纷色彩。

  聊起落阳村的脱贫致富成就,老旺又呡了一口浓茶,徐徐地说:“不像你们城里人,每天傍晚在村门前喝茶,是我一天最放松、最舒心的时刻。”我看到此刻落阳村的夜色像微型影像投射在老旺眼里,那眼神里有着一份见过世面的深沉、一份老农民安度晚年的淡定,或许还存留有一份年少时干事的坚韧。老旺佝偻着身子,夜色中微显老态。“阳落村的脱贫致富,绝非一朝一夕能成,阳落村有现在你看到的这个样子,我尽力了,谁让我是村支书呢,我就是这村里的人。”

  是的,以落阳村的自然资源,吃饱饭没问题,要摆脱贫困,让乡亲们过上美好的生活,单单靠发展农业是不够的,一定是一个系统工程,对老旺这样一个虽算精明、肯干,但文化程度不高,人脉资源不广,身体又有缺憾的人来说,带着全村脱贫致富无异是背负着沉重的责任。我似乎有点懂他眼神的含义。在村里,他绝对没有做一个“官爷”的可能,所谓“高高在上、盛气凌人;造声势、演戏作秀;呼啸而来、扬长而去,只顾自己舒服,丝毫不考虑群众感受。”对他而言是一个遥不可及也不屑一顾的背影,我感觉,在村民心里、在他自己心里,他已被固化为只能是“想事、干事、成事”的脱贫致富村支书,是期待也是责任,好像双方约好了似的。要从哪里着手寻找一把可以开启脱贫致富之门的钥匙呢?从不向困难低头的老旺动起了脑筋:“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找到项目一项项干下去,就是出路。”

  以下是我听来的故事,乘着凉爽的晚风,我向老旺一一求证。我知道那都是真的,但我更想知道这册连环画的唯一主角视角的故事。老旺又呡了一口浓茶,我顺着老旺的视线望去,渐渐睡眠的村庄里,又会藏着怎样的故事?

  在山里辟出希望之路。苴力乡政府一直以来十分重视落阳村的脱贫攻坚,2016年年初,新农村建设工程又落户到阳落村,这个项目主要是修建石板路,由国家支持。老旺先上老套路,召开村民大会,一番言词肯切的动员后,表面上村民都同意了。

  “修路从来没那么容易!”老旺好一番感叹。修建石板路,需要在原路上拓宽,除村民要少额自筹外,还需要村民让出一点自己的土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次涉及到许多家的土地,特别是新村箐那段,有7户人家就因各自利益都不愿意让出自己的土地。村民还是过去的村民,但老旺不再是过去的老旺,眼看着前景美好工程就是推不动,老旺急了,心一横发下誓言,只要我在任,就一定要破解“行路难”的问题,“在山里辟出希望之路,如果任期内修不通出村公路,我就下课!”老旺并不总是老好人,逼急了显出了阳刚的一面,颇有几分果决。

  脱贫更要扶志扶智。在阳落村,贫困家庭成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缺乏良好的教育,往往存在“等靠要”的消极思想,他们的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也很突出,脱贫之志之智的缺失,共同成为贫困家庭致贫的主要因素之一。“扶智与扶志是脱贫攻坚的‘两条腿’,只有‘两条腿’发力,他们才能萌生内在动力,真正脱贫,并防止以后返贫,救济救急不救贫。”这话从文化程度并不高的老旺口里说出来,虽然有些弯弯绕,我听着却莫名的信服。

  说干就干,阳落村上马了一个大项目,翻修支部活动室,期望成为村支部活动、村民学习拓知立志的加油站,开辟扶智与扶志脱贫新战线。此项目同样需要村民筹集部分费用,共计15000元,按当时全村147户来均分,人均30元,意料之中,仍有6户不同意众筹。老旺新招迭出。先借力使力,老旺要求“同意的签字按手印,不同意的也要签字按手印。根据同意的村民的合理要求,凡不同意自筹的户,一旦需要村组出示任何证明办理事务时,不要给予办理,同时不能享受国家一切惠农政策。”此建议在会上一定下来,当天下午各户人均30元自筹资金全部筹清。紧接着老旺再向外化缘,请求上级资金支援,先争取到国家补助五万元,又到镇上、县里争取到专向资金3万元。很快项目得以顺利完成。老旺文化程度不高,经的事不少,点子也多,此事上老旺风采可见一斑。

  夜深沉,万籁俱寂。再过几个小时,阳光又将辉洒到阳落村,青山绿水间,金黄的稻子低垂着沉甸甸的稻穗。又是一个丰收年。

  清晨,云蒸霞蔚,穿过宁静秀美的村落,踏着尚未蒸腾的露水,想必老旺仍会走进阳箐洞的稻田,托起一把稻穗,看谷粒、观成色,点点头:“可以开镰了!”

  迎着第一缕阳光,老旺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我就是村里人”老旺常常这样自称。村民都习惯叫他的小名“老旺”。

  落阳村,老旺了。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