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清水河
2018-11-23 10:15:00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杨卫国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小刚从老家打来电话,问我: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常去游泳的河吗?我说:是那条“酱油沟”吗?

  “那都是前尘往事了!小河早已今非昔比!你知道吗?我们村刚被评为‘水美乡村’!”小刚语气里带着几分掩饰不住的得意。

  小刚说的这条河名叫清水河,在我大姐家的村子后面。读小学时,每放暑假,我就很开心,因为可以去大姐家过暑假,最重要的是可以在清水河里玩耍。

  大姐家住在村子最东头,紧挨着和我玩得最好的小伙伴小刚家。我和小刚常去清水河玩耍。清水河宽约二十米,河水不深,最深处大概两三米,水流清澈,水草茂密,看得见水下的鱼儿。炎炎夏日里,我和小刚每天的生活都围绕清水河转,钓鱼、游泳。每天一吃过早饭,小刚就领着我在房前屋后挖些细小的红蚯蚓,拎着杨树枝做成的鱼竿和缝衣针做成的鱼钩,戴着宽大的草帽,光着脚丫,直奔清水河。

  我们在河边找一个阴凉处,将红色小蚯蚓穿上鱼钩,扬起胳膊,用力将挂上饵的鱼钩往水深处抛去,然后,眼睛直勾勾望着鱼漂,静等鱼儿咬钩……水面很平静,鱼漂沉在水下,细微的颤动都能瞧得清楚。“快看,快看,有鱼儿吃食了。”小刚激动地喊,我迅疾提起鱼竿,一条胖乎乎的鲫鱼随着鱼线甩在岸边草丛里……

  夕阳西下,清水河流光溢彩,充满了梦幻。晚饭后,小刚带着我和小伙伴一起,成群结队涌向河边。一到河边就迫不及待地扒光身上的衣服,“扑通”“扑通”一个个扎进河水里。

  平静的清水河顿时热闹起来,喊叫声、击水声此起彼伏。我们扎猛子、打水仗,个个像泥鳅似的,在水里你追我逃,水花飞溅,乱作一团,好不热闹。

  当童年远去,我和小刚各自忙着学业,联系也越来越少。直到我和小刚都考取大学,我才再次来到大姐家。记得那是在大学入学前,我和小刚来到清水河边。当我再看到它时,几乎完全认不出它来。宽宽的河面已快干涸,黑黝黝的河床里遍布着垃圾。河水浑浊发黑,如同酱油一般。一阵风刮过,一股刺鼻的腥臭味扑面而来。“这河怎么成酱油沟啦!”听到我的话,小刚解释说,附近几个村子搞了养牛场、木板厂,污水都排进这条河里。如今村里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只剩老人和孩子,河道没人护理,自然就成这个样子了……小刚说完,我俩都陷入了沉默。那一刻,我们都回想起童年的清水河,回想起记忆中铺满河面的欢笑声,还有河水里和鱼儿一样欢快的自己。

  转眼四年过去。我毕业后来到市里工作,小刚回到老家一个单位工作。有时大姐打电话过来会忍不住念叨起那条清水河,她说真成臭水沟了,一到夏天,恶臭难闻。每次听大姐说起清水河,我心中都会涌起深深的遗憾。

  多年过去,如今小刚的电话让我产生回去看看清水河的冲动。一个周末,我打电话给小刚,带着渔具驱车直奔清水河。

  回到村里,发现村里面貌大变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水泥路四通八达,村后的那条清水河静静流淌,里面点缀着睡莲、蒲草,岸边草地青青、杨柳依依,一条碎石子铺设的小路蜿蜒着伸向远方,不少人在岸边漫步游玩。

  亲水平台上,一群孩子一边唱着歌谣一边玩耍。小刚告诉我,这些年县里确立了“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把农村水环境治理作为重中之重,依据镇村不同的水资源禀赋、水生态特点、水文化底蕴和水景观特色,着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美乡村”。临水的各乡都启动了河道改造工程,清淤疏浚,在河两岸植树种草、营造景观、兴建亲水平台。上游的木板厂老板也积极响应,厂子里新上了不少环保设备。大姐家所在的村子之所以变化这么大,就是受益于“水美乡村”建设啊!

  小刚正给我讲着,几位戴着红袖章的老人哼着小曲走过来,微笑着向我们打招呼。小刚说,他们是村里的老人,现如今主动承担起护理河道工作,没想到农村的观念也如此进步了。

  “你看,现在的河水和小时候一样清,河岸风景比小时候更美,比城里的公园还多了一番野趣。”说这话时,小刚满脸的骄傲。在小刚骄傲的脸上,我不只看到了美丽乡村的新画卷,更看到了嵌入人心的新希望。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