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成长一得> 正文
厚植人才沃土,助推乡村振兴
2018-10-30 16:55:00

  乡村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的乡村面临着贫困人口基数大、青壮年流失、土地抛荒、集体组织瘫痪等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则为“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这是对乡村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历程。“治国经邦,人才为急”,自古就有刘备三顾茅庐请贤才的佳话,而今有各大城市“抢人大战”的人才引进战略,不难发现,人才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同理,乡村要振兴,人才就是关键。

  关于人才的定义总是见仁见智,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典“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选拔人才,先评“德”,才看“才”,因为道德是才华的统帅;而引进乡村的人才首先应具备的品质就是热爱农村、关心农民,其次才是熟知农业常识和实用技术。因为只有在思想上贴近群众,才能真正为群众办实事、为乡村谋发展。现下,无论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鼓励青年返乡创业,还是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产业,这些“橄榄枝”都吸引了不少人才,但引人才易,留人才难,从引进来到留下来,中间还要跨过不少门槛。乡村要长久留住人则需要夯实产业基础,优化乡村公共服务和设施建设,让人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乡村成为本地人“回得来”和外地人“留得住”的安居之所。

  提高待遇保障,实现政策留人。诸如“送户口”、“给补贴”这样的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壮大人才的总量,但想要长久留住人才还需建立长期的保障机制。对于人才的生活保障,要适当提高其生活补助、创业费用、奖励资助等经费待遇,保障其住房落实和配偶子女的就业就学问题;对于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大力推广农村乡土人才培训工程。利用党校、职教中心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等活动场所,采取专题讲座、远程教育、实地参观、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和专题授课;对于人才的发展前景,要搭建丰富的乡土人才致富兴业平台,为其提供创业致富的项目服务,充分挖掘乡土人才的智慧才能,采取各种方式让广大乡土人才施展才华、实现抱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当下,乡村承载着脱贫攻坚、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重大任务,人才的引入不仅能够缩小城乡差距,而且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让“知识青年”到农村,要始终围绕乡村经济发展需求,聚焦脱贫攻坚,丰富引人方式,完善人才待遇保障体系,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

  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事业留人。人才是产业快速发展的核心要素,而乡村的产业链格局也同样影响着人才的去留。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一方面要推动人才队伍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激发人才的能动性,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龙头企业,鼓励村民流转土地就近择业,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体系,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乡村有着悠久的乡土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我们要坚持用特色产业激活经济发展,用特色文化保留乡土气息,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壮大特色主导产业,打造优质的农产品品牌,助农增收,让乡村“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完善乡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推进“三清洁”行动,建设美丽乡村,用软环境和硬环境吸引更多人才扎根于此,同时也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形成人才流动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乡村的产业振兴。

  营造重才氛围,实现感情留人。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开展乡土人才引入和培养工作,着力破解引才和留才难题,加强乡土人才政策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做好人才工作的调研分析,畅通人才发展渠道,帮其解决在政策落实、生活保障、晋升发展和创新创业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此外,“留人”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各部门要优化乡土人才工作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乡土人才激励机制;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小环境,提高人才的满意度,增强人才集体归属感和向心力;“知识青年”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到基层一线去,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中去,在服务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中彰显自我价值;社会各界要弘扬“工匠精神”,营造重才、爱才、用才的社会氛围,使人才引得来、留得住,让人才获得发展机会和空间的同时,也让广大人才队伍参与到振兴乡村的行动中去。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张迁村大学生村官 师钊炜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