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易逝,岁月如梭,当时间勾勒新的年轮,不知不觉,我已工作半年有余。曾记否,我们17届锦州市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班的口号,“扎根基层,服务家乡。到村任职,无上荣光”!这其中有我们的志向,有我们无悔的选择。我们要仗剑走“基层”,用我们青春年华书写基层繁华。
基层“苦”,忆苦思甜促成长。在这半年里,从象牙塔里的大学生转变成田间地头的村干部,这一转变让我感受到了土地的芬芳、空气的清新、灶炉的温暖,同样也让我感受到了老百姓的质朴。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作为一名从城里来的孩子,只吃过猪肉却没见过猪跑,可在基层,我尝试了很多曾经未曾尝试过的:第一次种地、第一次喂猪、第一次烧锅炉……这些“第一次”成为了我人生道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基层条件有限、环境艰苦,但却是锻炼培养“村官”的风水宝地,因为它磨练了我吃苦耐劳的品质、勤劳朴素的人格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基层“辣”,任重道远勇争先。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如果大学生村官是那根撬动地球的“棍子”,那么农村就是那个支撑“棍子”的“支点”,农村给大学生村官提供平台,大学生村官在农村这个大舞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就应该用自己的知识和文化来做好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纵使常遇艰难险阻,也要砥砺前行;纵使不能顺风顺水,也要从容面对:纵使前方荆棘密布,也要披荆斩棘。只有做得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我们才能在“辣”中品味人生的价值。
基层“甜”,甘之如饴敢担当。走出大学校园,离开了父母远走他乡。曾经生活得像温室里的花朵的自己,如今也要撸起袖子、卷起裤腿,走进田间地头。刚开始,人生地不熟,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文化上都与老百姓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那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融入百姓当中,把群众当自家人,做群众的贴心人,时不时走访入户,询问乡亲们的生活情况,与他们唠唠家常,说说心里话。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只有与老百姓保持“零距离”,我们大学生村官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在基层才能干出一番天地,才能把新农村建设地更加美好。(作者为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芳山镇庙岗子村书记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