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成长一得> 正文
让人敬佩的“贫困”母亲
2018-02-01 11:06:00

  常言说:“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在这,我想加上一句“为贫困户之母,更需坚强”。杨树琴,一位16岁脑瘫患儿之母,时年52岁的她,是我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曹光荣的妻子,这位“贫困”母亲,是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印象最深刻的……

  初见杨树琴,是我第一次随村委人员入户。虽说关于她们全家的建档立卡资料我都清楚于心,可当我第一次实地入户她们家时,还是被所见到的震惊到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屋,却丝毫没有一点脏乱模样,虽说家具陈设都已老旧得掉色,泛出抹不掉的年代感,可却摆放得规规整整,完全没有其他贫困户入户时那种脏乱,甚至是不整洁……“来来来,快进来坐。”还没从整体初印象中缓过神的思绪被热情的声音打断,收回四处打量的视线,一眼便看到站在“坎子”上的杨树琴---质朴的薄毛衣,洗得有些掉色,暗色的粗布裤子,有些暗黄的皮肤,承载着岁月的皱纹,一双眼笑意盈盈的招呼着我们。顺着有些陡的石板梯走上“坎子”,还没来得及坐下,就被一声声嘶吼吓住……一个小孩正撕扯着同来入户叔叔的衣角,“过来,你快过来,别吓着人”杨树琴竭力拉扯着小孩,我回头发觉小孩脚底钉着类似马蹄钉那种胶皮,双脚都是直立踮着行走的,口齿不清,咿咿呀呀的嘶吼,手上也钉着类似的固定物,明明是个小孩,力气却大得惊人,杨树琴连拖带抱好一会儿才给弄进屋,门一关上,他就开始拼命敲打窗户……“不好意思啊,没吓着你们吧?”一同前来的叔叔摆摆手示意没事,便开始询问情况,留下我,还怔在其中……问询完情况,一路回村委会,叔叔开口道:“他家这孩子叫曹雪文,脑瘫,都十六岁了,看着还像个孩子,一米一二的身高,论谁看都觉得是个小孩子,吃喝拉撒都不会控制,他妈妈独自在家带他,有个姐姐,外出打工了,不怎么回来,他爸爸也是。”听完这些,我心底里所有的敬佩、难受、苦涩交织在一块,说不清道不明,可是莫名的压抑难受,这让我更加想多了解这个“贫困”却伟大的母亲。

  此后的每一次入户,我都会细细的在一旁边记笔记边观察,家里不大,一侧厢房堆放着枯柴树枝,坎子上是一间住房,因为曹雪文的行为控制不了,所以杨树琴便只能在家专门看护他,农活什么都做不了,土地都外包出去了,家里仅靠户主曹光荣打工寄回来生活费,姐姐的收入常常不够自己开支,还需要家里接济,这无疑是雪上加霜。虽说收入拮据,可杨树琴却把曹雪文看护得干干净净,整洁有加:给他喂饭,打翻了的饭碗和菜饭,一次次清扫;给他勤换衣服,虽然杨树琴已经越发觉得有心无力,弄不过这个愈见长大的男孩;给他擦口水,没人来家时,带他在院子里晒晒太阳,给他剪剪指甲,以免弄伤人;给他按时在家剃剃头,咱模样不好看,但至少要整洁……她便是这般,一把屎一把尿的把曹雪文拉扯到16岁,难以想象一个无任何收入的脑瘫患儿母亲,能把一个家操持得里里外外整洁干净,把一个已经力气大过自己的脑瘫患儿看护得干净有序。

  今年九月,镇村级将曹雪文纳入教育帮扶行列,享受特殊学校的教育,每周定期有专业人员上门给曹雪文做康复治疗和教学启蒙;2016年、2017年,杨树琴全家入股大有龙云有限公司,享受产金互促帮扶,每年年底分红能达3000多元;给予户主曹光荣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大了曹光荣的务工收入,从一定程度上减轻着家庭收入负担。杨树琴从未上门哭诉无理取闹过,却在每一次帮扶人员入户时以一副整洁的模样笑意盈盈迎接,感激每一次帮扶人员的慰问和帮助,她心底里的气质和坚强,每一次都能让我感动而震撼,家贫志不贫,好似是对杨树琴这么些年最好的诠释,她值得我们去尊敬去学习。

  “人活一张脸”。贫困这个外在无可避免的客观原因,未曾让这位母亲活得卑默不如人,这位“贫困”母亲,她从未让人觉得“贫困”!是啊,虽然基层村官的岗位在大多人看来是一个卑微琐碎的职业,但我将会以这位“贫困”母亲为榜样,在今后的村官工作中,从小事做起,兢兢业业,努力工作,沉淀自己,厚积薄发。(作者为云南大理州祥云县刘厂镇青坡村大学生村官)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陆霞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