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成长一得> 正文
培育乡风文明“重在实践”
2018-01-24 10:10:00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会议提出了七条“之路”,其中一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在我国,农村地域辽阔,一些贫困村和群众受落后习俗掣肘,内生动力不足,离按期脱贫还有一定距离。在乡村,不少群众因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引发重病、大病、慢性病而致贫;有的因懒惰、赌博等恶习致贫;因高价彩礼、重金厚丧致贫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在农村现代文明建设起步也比较晚,乡风文明培养势必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任重道远,但我们亦不可急功近利。而是要像和风细雨一样慢慢滋养、细细浇灌。

  首先,“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文明乡风应该重在实践,重在养成。在此过程中,农民是主体,关键在支部。尤其当前大量干部坚守脱贫攻坚一线,既要送温暖,又要送文明;既做涵养文明乡风的使者,又要心贴心、面对面地帮助贫困群众坚定脱贫信心。让文明乡风真正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于润物细无声中铺展一幅“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乡土画卷。

  其次,要将乡规民约嵌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不是不守法,而是法律意识淡薄;不是没规矩,而是他们更愿意服从那些“近地气”的规矩,如乡规民约。要善于利用农民的这个特点,将去陋习的硬性规矩合理地融入到乡规民约中去,提升制度设计的人性化,同时又能将乡规民约巧妙地嵌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让他们舒舒服服地摒弃陋习,快快乐乐地接受新风。

  最后,在培育乡风文明过程中,疾风骤雨不如和风细雨,我们要研究并善加利用农民的特点,将移风易俗的“力”与为民服务的“美”结合起来。多些耐心,才会俘获群众的真心,也才能让乡风文明在潜滋暗长中淳朴起来。

(作者系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右所镇中所村大学生村官)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崔云彤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