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来云南大理考察时对大理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了指示,尤其重点提到了对洱海水质的保护。自此,对洱海水系的系统化、立体化保护治理工作便成为了我州环保工作的重点。“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战略口号的提出,更突出了洱源县在洱海保护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永安村作为入洱海水新老永安江的主要流经区域,在以一定程度上关乎着洱海水质的好坏。提到永安村的环保工作就不能不提永安村党总支书记——段光明。
段光明书记作为一名23 岁便在村委会工作,在基层一线工作3 0年的老总支书记,在右所镇乃至洱源县都属于资历较深的老前辈。如果你与他交谈会发现段书记并不愿过多谈论自己的资历,也不会摆出自己是村委会主任与总支书记的架子,他其实更愿意把自己定位为一名农村的党员。段书记曾获得许多上级党委、政府的嘉奖,但他总说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他始终把对于一名党员的标准践行于生活中,因此邻里的矛盾由他调解基本都能化解。除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外,更多的是他对农村、对家乡的热爱与责任。2016年为了争取省级的“四位一体”农村建设项目,段书记叫上儿子当司机,多次跑往省城昆明要项目,最终永安村获得了500多万的建设资金。
在工作中,段光明书记并不同于以往人们印象里的老书记形象,他的工作方式是与时俱进的。早在2014年,段书记就带领永安党总支率先推行“网格化管理”来抓好“三清洁”的落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随着洱海保护工作任务量的加大,“网格化管理”以不能适应村情,因此,永安党总支果断决定以推行“党员包保户”制度来完善党支部、党员在全村工作中的义务。进入2017年随着抢救性保护洱海“七大行动”工作的部署,永安村再次成为了各项工作的重点。从先期的政策宣传工作到紧接着的“两违”排查工作再到东湖湿地的租转征工作的按时按量完成,永安村党总支都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而在取得的一切工作成果背后离不开段书记的领导与运筹帷幄的安排。
东湖湿地的建设对于洱海水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永安村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在本次湿地租转征工作中涉及3100亩的征地任务,占总任务量的近一半。由于时间紧迫,上级给予永安的工作时间只有3个月不到的时间,因此,单凭村委会的干部与镇上包村工作组是不可能在期限内完成工作的。此时,由永安党总支首创运用的“党员包保户”制度发挥了其强大的战斗力与工作效率。以支部为战斗单位,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各支部书记领导支部党员入户向乡亲们宣传政策做工作,由于党员们都来自于所在自然村、组,对当地的情况比较的明了,办事效率颇高。征地期间正值农忙生产,农户家里除了早晚有人在,其余时间都在田里劳作。段书记坚持从自己做起,带领工作组与党员到农户家里早上做宣传,晚上做动员。遇到有的村民不理解,他就多次入户做工作。农民对土地都有着特殊的感情,越是年纪大的这份情感就越深。所以在征地期间,段书记虽然身兼村委会主任一职,但依然免不了挨骂,甚至被轰出农户家。都是为了工作,身边的人有时对段书记被无理的谩骂听不下去了,忍不住要去为他评评理,但都被段书记笑着挥手制止了。段光明书记总说:“干村里的工作凡事都要换位思考,乡亲们不容易,涉及到自家利益的没有谁会拍手叫好不争的,只要我们是为了国家、集体,工作做到位了也就通了。”就是怀揣着这样一份对乡亲的理解,坚持着以党员来解决身边事的工作思路,永安村党总支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了708户农户征地协议的签订工作,征地工作量完成99%以上。
农村土地的征租是一个复杂、出力不讨好的工作,轻的被村民谩骂,重的与亲人关系疏远。在新、老永安江距岸30米缓冲带的征租工作中,这个问题就摆在了段书记的面前。大蒜种植业在以往可以说是永安村的一张名片,得益于良好的气候条件与交通区位,永安村逐渐形成了一条从种植到收购再到加工的大蒜产业链。随着洱海保护“七大行动” 的开展,大蒜、水菜等需要大肥力的农作物被列上了禁止种植名单。一直以来永安江畔就是本村大蒜的主要种植带,因此,在党员多次入户宣传后有的村民仍抱有侥幸心理,买了蒜种偷种,其中就有段书记的姐夫。有人就说段书记不报也没人知道,如果报了就招怨言了,为了工作像现在这样不值得,可段书记为了洱海的保护,为了给全村一个交代,也为了对得起自己胸前的党徽,还是毅然把这件事上报了镇政府。结果,没出几天镇政府就带人把本村违规种植的作物给挖了。事后,段书记所住在的河边村村民对他都有怨言,姐夫也与他关系疏远。在闲聊时,段书记依旧认为自己所做的是对得起群众利益的,是经得住考验的。随着一起起洱海保护事件的通报,以及群众对《洱海保护条例》的逐渐认识,段书记的姐夫也在邻里的劝导下开始认识到自己当初的行为的错误,从一开始的对着干到现在的主动管理湿地卫生。
随着大片土地被征做湿地,永安村民的失地问题又摆在了段书记面前。如果永安村不能解决好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将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与综治维稳带来一系列的麻烦。据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的田地转租为湿地开始,永安村依托外出党外的带动以解决800多人的外出就业问题,增加收入4000多万元。其中,党员尹银妹在外承包的大蒜种植、加工基地就解决我村300多人的就业问题。但在段书记看来,所做的这一切还远远不够。
其实,在多年的基层工作中段光明书记早已把工作当做了生活,把为乡亲们谋实利当做了己任。不论是坚守在洱海保护工作的第一线,还是奋战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段书记总是时刻坚守着自己对党的誓言,践行着作为一名总支书记、一名普通党员的义务。(作者系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右所镇永安村委会大学生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