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随着时间的消逝,人们做某件事的初心也渐渐逝去,也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由来。
回首这一年以来的村官岁月,我的初心犹如一颗泥沙里的珍珠,它在不断的打磨和冲洗中变得愈发明亮。
初心,让我在“泥路”上不断行走
刚来到村里时,难免充满着迷茫。村主任看着我一脸迷茫的样子,露出微笑对我说:“现在不都说农村路太滑,人心很复杂嘛!农村工作是千头万绪的,你选择了来到农村,首先要了解村情。”主任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让我醍醐灌顶,我既然选择了农村,就应该主动在这条“滑路”上走起来,融进农村这片天地中去,即使“滑倒”,那也是一次方法的学习和一次经验的积累。渐渐我认识到,“奉献”这个词并没有多么的遥不可及,它可以是帮行动不便的村民洗一次衣服,可以是帮不识字的老人办一次业务,也可以是帮村民清淤污、搞环卫。
初心,让我在“淬火”中不断砺炼
“淬火成钢”,即把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突然浸在水或油中使其冷却,以增加硬度。这一年来的村官工作中,我深深感到不仅只是在“泥路”上来回走,更是在“水里”或“油里”的来回“淬”,与刚来到村里,带着满身的“书生”气的我比起来,显得“可笑”。但更可幸的是,今年5月底以来,我全程参与了农业人口精准摸底工作,包括入户调查、采集填表、数据汇总、比对核实、系统录入、档案整理等,加班熬夜成常态,虽有疲困之时,但心里总有一种充实感和满足感。与村干部、工作队员同行在田间地头,双腿便是“书桌”。矛盾纠纷调解,生搬硬套法律法规是不大行得通的,然而一句小小的家常话,是拉近双方距离,有力化解“怨气”的良药。丈量土地,步子是一把自带的“标尺”。风里雨里,信念便是“遮雨伞”等等。在工作实践中,我从我所在的桃源乡岔冲村各位村干部和工作队员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方法,更是责任与内心对群众的信仰,作为村上的一颗螺丝钉,我知道我离他们还有不小的差距,使劲往里“钻”、反复不停“淬”,也是我目前该有的状态。
初心,让我在青春中不断进取
一路走来,正是这种不断学习、扎根基层的初心,一直支撑和激励着我,使我不断了解村情,学习工作方法和经验,更好地协助完成好基层的“最后一公里”。最美的青春在一线,最美的青春是奉献。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把初心变成一种信仰,变成脚下的力量。用汗水浇灌这片最可为的热土,把青春的激情融入农村工作中,以满腔热情投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伴着田间地头群众辛勤劳作的身影和泥土的芬芳,我想,这样的初心最可贵,这样的青春最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