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成长一得> 正文
钢铁里的丝绒
2017-09-21 16:22:00

  我是云南省呈贡区刘家营社区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初到村里时,恰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投付使用,领导就安排我跟着老年人一起吃饭。村里的老人操劳了大半辈子,到了晚年终于可以享享清福,吃上免费的爱心饭菜。三菜一汤,都是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胃口来进行搭配,营养均衡、口味清淡。而一些身体好的老年人却也闲不住,还在土地上劳作,时不时也会把自己种的瓜菜送到后厨,与大家分享。

  前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场雪,我们都穿上了厚厚的羽绒服。一天午饭时间,一位腰板笔直嗓音洪亮的老人来了,裤腿挽得老高,脚上粘着厚厚的泥,显然是刚刚忙完地里的活。

  “你快去草上擦一下,别把食堂的白瓷砖踩脏了,她们要给我们煮饭没时间打扫。”

  “你懂什么,我不穿着鞋子进去。”说着,这位老人把鞋子一脱,大雪天的赤脚就走进了食堂,地板被踏的咚咚响。

  我怕她冻病了,忙提起她的鞋子进去追她。“奶奶穿上吧,地脏了不要紧,别冻病了。”

  “不用不用,我不冷,你看我孙女给我买的袜子很厚。”说着又把鞋子扔了出去。

  反复几次,大家就骂她“赶紧穿上,别犟啦,冻病了谁照顾你。赶紧穿上,别让大学生帮你把鞋子提出提进的。”她再次扔出了鞋子,倔强的坐到了椅子上,扬着头,不再说话。

  她就是独居老人李秀珍奶奶,我们村年纪最大的老人,已经87岁高龄了,是我心里最敬重的人。

  李秀珍奶奶命运波折,结了三次婚,而正是第三次才嫁到了我们村,之前的孩子都留在了男方的家里,没能带出来。现在的丈夫与前妻生了一个女儿,寄养在当工人的爷爷家里。继女长大后与一个退伍军人结了婚,生下了大孙女和小孙子。在大孙女三岁时,继女得肺结核去世了,女婿不堪重负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李秀珍奶奶把这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孙子抱回家抚养时她已是近六十岁的人。我们村地处半山区,与山下的坝区相比经济落后,气候寒凉没有种植优势。三十年前,只能靠搓麻绳、卖柴火或者是一点当季的水果来维持生活。交通不便利,用来换取生活费的物资都只能用背篓一背一背的背下山,走十多公里到集市上卖。就是这样一背一背,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李秀珍奶奶把两个孩子养大成人了,养成了成才成器的人。而如今,孙女已经远嫁他乡,孙子外出工作很少有时间回来。孙女赚了钱,帮老人盖了一栋两层的大砖房,宽敞明亮,“我孙女帮我盖的,敞亮。”几年前,老伴去世了,屋子里只剩下了李奶奶一个人。

  去年冬天,她病了一场,如今看来精神已经大不如从前。穿着鞋子走在地板上,再也踏不出铿锵的脚步。前几天,村内整治村容村貌,要清理门前“五堆”。村小组长入户走访动员,李奶奶门口放了两大垧柴。“你现在吃饭在居家养老食堂,又不烧火,洗脸洗澡有电,还找那么多柴干嘛?”“万一哪天我死了,我孙子孙女帮我办事要用,不攒着他们回来麻烦,你们放心,我会搬走的。”“你年纪大了,不用你自己搬,只要你同意,我们会找党员、团员来帮你搬的。”

  第二天早晨,不到六点她就起床了,把她的柴一背一背背到了房顶上,等我们的志愿者服务队到她门前时,满满两垧柴火只剩下了几根。我捧着她被刺扎破的双手心疼的说不出话,奶奶却说“平时麻烦你们的够多了,在这种关键时刻我不能拖全村人的后腿。”

  李奶奶用正直和倔强撑住了不易的人生,撑起了一个家的希望,也撑起了她不屈的脊梁。李奶奶是我人生的导师,她的坚韧、善良是钢铁里的丝绒,让我在漫漫人生路上不忘初衷笑对蹉跎。(作者为: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刘家营社区 大学生村官 )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邹晓玥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