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闲暇之余得看《决战食神》,本以为是老掉牙的逆袭挑战,可是“葛大爷”的“慢慢悠悠”再一次戳中了我的心尖。谢霆锋扮演的天赐最后做出的是一碗简单的家常面,略过评委直接端给身为其父的食神扮演者黄秋生,没有输赢,品尝过后,只有作为父亲给儿子的一句肯定“做得好!”。我想可能有的人跟我一样是动了真情,流了泪,因为我心中也有这样一碗面:在我小时候生病住院一个月后出院时,爸爸带我去了一家面馆,当时人还小,店的名字不记得了,位置也大概模糊了,只记得那碗火腿肉煮饵丝,地道的云南美食。不论经过多少时间,估计至少得一辈子,都要被这个温暖的味道守护。
记忆中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以后无论你走多远,做成功了多大的事,或者是遭受了多大的苦难,最终握在你手中的,可能只是一碗温暖的面。人长大了,渐渐明白了许多事,也懂得去承担了,可是就像前辈说的看山是山或者不是山,我们往往把自己困在了远方,太去计较得失,没有了自我。何为自我,自我是一种独立的人格,同时又得赖于群体,既要有主张又要学会分享。就好比为人父母者,需要孝顺老人、供养孩子等,这一切的社会资源又得通过自食其力而来,有了这样一个完整的生活圈,被人信赖支持,自然就有了自尊、人格,幸福就变得真实可靠。
工作的压力往往能映射到生活,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工作是抱有不满的,这份不满可能来自工作内容的繁杂、环境的压抑,或者是漂泊的疲累,无论是体力的还是脑力的,都会让人厌烦、疲倦,加之工作过程中可能承受的不公平、排挤甚者诋毁等,我们可以有无数种理由去讨厌工作,但是只要一种理由就能让我们学会承受,那就是想让自己的生活变美好,想让关心自己的人收获幸福。如果说非要去学习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把自己的青春投放到社会建设中,时刻面带微笑去工作,我想是不现实的。那么矛盾自然就产生了,我们既不能完全抵消工作情绪,又不能让情绪影响了生活,这二者之间该怎么平衡?
狂热的“成功学”中一个极大的漏洞就是要时刻以饱满的热情和姿态去面对挑战,同样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想要取得一定的成果,也不会是一蹴而就。想要学会做菜先从切菜学起,想要学会写文章先从用词搭配学起,想要晋升职位先从小事做起,想要心中所得哪怕是喝一杯水,都要去考量水温和水质,还得喂到自己嘴里,只不过对于现在的人生活状况而言喝到水已经不再是难题了,难的是喝到好水。由此,我们发现每一件事物,只要人能认识接触的,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比较和区分,有的人太爱惜自己了,总想得到那最好的,反而带来了伤害和不平等。
我是一名大学生村官,相比上岗的初期,我可以算是熟人了,熟悉自己,也熟悉群众,这是一种微妙的关系,可以帮你解决很多自己无法解决的事,同时你也可以去帮到别人许多。我们不要谈多大贡献,谈多大的创造,在伟人成名之前或者之后,他们做的许多事也就是你现在做的,区别在于关注他的人很多而关注你的人不算多。从这方面而言,我们是幸运的,太受关注尤其是对搞科研、做基础数据的人而言,反而是累赘。“清水无名胜比酒,只因人需不求多。它日得用成佳酿,不忘清泊润人心。”功名利禄、成王败寇,不知道何时起这些东西成了饭桌上的座上宾,而且是嘉宾。夜以继日、默默付出的那一位成了陪衬,于是乎,就有了吆喝的声音,有了大合唱,不同的声音只能先埋在肚子里不知道哪天放出去。
网络暴力是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可能也是因为平时现实中我们不太敢说话尤其是真话,于是在隐身的网络角色中失了方寸,只求痛快。灰色的东西太多了,就如刚开始提到的,有人就有比较,有比较就有竞争,于是很多人就忘记了心中的那碗“面”,去追求至高至强的“食神”。“食神”的存在当然有它的价值,这是人类整体而言对未知 “美味”的探索和追求,如同不遗余力追求卓越的运动健儿,如同孜孜不倦的科学求真。食神的存在丝毫不影响一碗简单的面的地位,相反想要成为食神得先做好手中的这碗面,永远记住为这碗简单的面,有的人所付出的辛劳,这样的食神才真牛!
我心中的那碗面是一碗火腿肉煮饵丝,如今我学会了做这碗简单的面,高汤加小葱,些许的酱油、食盐,简单平凡中凝聚真切的味道。你心中的面又是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