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成长一得> 正文
彼时当年少 莫负好韶光
2017-08-02 17:20:00

  你的梦想很大,留在北上广,在城市这个大舞台经风雨、见世面;而我的梦想却很小,留在老家的农村,在基层这个舞台磨砺自我、充实人生。23岁,大学毕业,懵懵懂懂踏入社会,带着许多华而不实的梦想,兜兜转转。也正是在这一年,拥有了另一种角色—大学生村官,带着行李,绕过山路,踏上了陌生的山村土地。24岁,正是青春年华的好时光,赶上了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这一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半年的时间,背着相机,带着笔记本,挨家挨户了解情况。青春不能辜负,选择就是一种责任,勇担责任,扬帆前进,定不负扶贫路上的大好韶光。

  当上村官的那一天起,脱贫攻坚便与我不期而遇,直到发展成现在“密切的伙伴关系”,几乎每天的工作都是围绕在它身旁,工作有它,吃饭有它,有时连做梦都有它。6月23日,全县的动态管理入户走访率先从我任职的箐口村开始,会议上,县委杨瑜书记明确提出“2233”工作法,随后便展开了围绕“2233”工作法的入户遍访工作。全村342户,1372人,三天之内必须每家每户都调查清楚、记录清楚、核实清楚。那几天,天公不作美,大雨连绵不断,每组队员回来,身上汗水雨水交织,裤腿上全是泥土,尽管累不堪言,大家仍是志气高昂,负责任地把调查登记表交给我,没有一张表丢失,没有一户村民落下。收到纸质表之后,快速登记到电子表格上,核对、排序、筛选,根据文件要求填好、填全、填准,即使是小小的一份表格,也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力保精准。在村民小组户主会上,如实向村民公开调查情况,让你知我知变为大家都知。经过大家一个多月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前期三个阶段的重点工作,确定了错评、漏评、返贫、正常退出名单,每每看着这些像雪片一样的表格,成就感油然而生。

  任职将近一年,改变我的还有一种“自力更生”的思想。最早感受到这个词是在我们村的一户建档立卡户身上。两个身体健康、年轻力壮的大人,养着两个孩子,其中只有一个小孩上学,家里也有固定经济收入,但是年均纯收入只有2800元,住的房子也是危房。后来我才知道,“等靠要”的思想早已深入他们的骨髓,不论是“输血”还是“造血”,如果不能扭转这种思想,脱贫致富对于他家来说就是“黄粱一梦”。随着不断加大政策宣传、思想引导力度,好多农户转变思想,从“等靠要”到“自力更生”,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在报纸和新闻上,看到了许多沿海城市的社区、村庄“淘宝电商”如火如荼地发展,中国拥有12.9亿手机用户,如果能把村里的电商运营好,把山村土特产品宣传、推销出去,一定能增加经济收入。箐口村的核桃“颜值高”、质量好,高山蜂蜜色泽艳丽、营养价值高,重楼等中药材质优价更优,蘑菇、蕨菜天然无公害……如果能让这些丰富的资源搭上网络电商这列“快车”,同时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加强宣传,那么,小小农业特产品必定也会有大市场。

  广阔的农村舞台,足以让我们发挥一技之长,不要在乎同龄人不屑的眼光,更不要纠结于留任和辞职两难的抉择中。在这儿,闻得到泥土的芳香,摸得到树木的嫩芽,看得到闪烁的星空,青春年少,敢为人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云南漾濞县太平乡箐口村大学生村官 李雪  
复制本文链接